融资亿元,开店上百家,茑屋书店的“中国追随者”
原标题:融资亿元,开店上百家,茑屋书店的“中国追随者”
作者/王滚滚 编辑/十八子
前几日,言几又宣布获得了新一轮过亿元B+轮融资,洪泰大文娱产业基金领投、头头是道基金跟投。
资本寒冬下,为什么实体书店这门看起来不太挣钱的生意,会获得如此多资本公司的青睐?
“我们一直在找线下业态3.0的模式,到底什么样的空间能真正把流量引过来,同时可以对人群进行明确的细分,并将他们贮存在这样的空间里进行有限变现。”洪泰大文娱基金投资副总裁孙月鹏向河豚文旅(ID:hetunwenlv)分析说,如果餐饮是1.0版本,那么电影院是2.0版本,而新型书店则是3.0版本。

一年的时间,“实体书店不行”的论调就被打破。如今,书店以商业综合体“文化门面”的姿态再度恢复往日的辉煌。
新零售行业内有一句戏称:“盒马鲜生是拿着超市的租金做餐饮,而新书店则是拿着书店的租金做零售。”
的确,诸如言几又、单向空间这类背靠商业综合体的生活方式类书店而言,商场给出的低租金有的仅占普通店面的10%,有的商场甚至完全免租,这对减轻书店经济负担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除了书籍之外,文创等产品的多元化,也让新式书店的坪效不断攀升。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西西弗书店的年营业额已达5.2亿元,门店年均坪效为1.2万元,在购物商场中的坪效甚至直逼快时尚服装品牌。
在西西弗的经营策略中,“购物中心+500平米+高效运转”是其主要的商业逻辑。日均进店1000人是选址最基本的条件。
远眺台湾、日本,无论是诚品书店,还是茑屋书店,都早已成为文创产业标杆。而国内的这一轮“书店大风口”,最终能坚持多久?新型书店的经营里,都有怎样的门道?
书店3.0时代,拼的是业态多元
人们之前不太关注线下实体门店,主要的担忧还是成本高、扩张速度慢。但实际上,诸如购物中心、餐厅、电影院之类的线下实体,对于客源引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7-2018中国实体书店业报告》显示,书店群体参与到整个购物消费和非购物消费的角逐,会将书店业引向数万亿的大市场,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
第一代书店是只卖图书的实体书店,2.0版是多元化经营书店模式,现在则已经进入文创空间的书店3.0时代。创立于2006年的言几又书店,是这波角逐中先尝到甜头的公司。
“书店不仅有精神文化的重要承载,它独有的线下体验感,也是消费升级里面重要的元素之一。这两点足以保证它持续增长和发展。”

言几又书店曾经宣称,其未来的目标是形成文创街区、阅读主题酒店、全渠道新零售等为一体的“文化地标性综合体”。在言几又,消费者除了可以体验有设计感的阅读场所,还能获得诸如咖啡、文创等更多生活化的商业业态。
据悉,言几又目前在全国有50多家门店,包括3000-8000平米的“言几又”标准店和500-1000平米的“言几又·今日阅读”小型店。预计到2019年底,言几又还将在16个城市开设100家店,其中20-25家为业态更加多元的标准店。
日常销售中,言几又的图书销售在总营收中占比达40%、文创产品占30%、餐饮为20%、活动和场地出租等占10%。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在言几又的总销售额里,图书的利润只有10%-30%,而文创产品的利润率在40%-50%,咖啡饮料的利润率则达到75%左右。此外,言几又还参考了诚品书店的经营模式,通过跟成熟的文创品牌进行签约,将书店空间出租以获取盈利。
在茑屋书店、诚品书店等跨界书店的销售案例中,文创产品的面积可能仅占5%-20%,但是却能创造书店近一半的利润。
看起来是业态多了,背后是书店拓展新变现渠道的方式,入驻书店的商家找到更精准消费人群的选择。

言几又书店的消费区
无独有偶,已经创立了12年之久,如今在北京拥有三家实体书店的单向空间,也经历了从独立书店,走向文创综合空间的道路。
据了解,单向空间每年到书店的人次大于50万,其中两家门店分别位于爱琴海购物中心以及朝阳大悦城,日流量在1000人次左右。在单向空间里,图书已经渐渐不再是主角,以“单向历”为明星产品的“单系列”文创,以及其他品牌周边产品的入驻,都在丰富着单向空间的业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1885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