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娱乐要闻 > 正文

华鼎奖颁给张艺兴就叫不公正?背后的逻辑其实挺荒诞的

06-26 娱乐要闻

第25届华鼎奖中国电影满意度调查发布盛典这个月12日在澳门开奖,不出意外,又引发了一轮“口水战”。

最大的话题,聚焦于“中国最佳男配角”这一奖项上——顶着“顶流爱豆标签”的张艺兴,凭借在电影《一出好戏》中对小兴一角的精彩诠释,从田壮壮(《后来的我们》)、姜武(《暴裂无声》)、王传君(《我不是药神》)、章宇(《无名之辈》)等一众强大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获奖者。

颁奖结果一出来,张艺兴就成为了本届华鼎奖的“话题枪靶子”,各种吸引火力。

众多自媒体对于张艺兴能赢王传君、章宇、姜武纷纷表示我不服,并由此质疑起奖项评选的公正性。

这些声音的冒泡,一部分是或多或少含着几分发声者对“流量艺人”的刻板印象在里面,觉得流量艺人空有人气和颜值,演技是天生短板,所以拿奖分明是德不配位,但更多的原因,是这些质疑的人,对当下众多奖项评选规则的不清楚、不了解,凡事只看结果,就粗暴下结论,不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在人人都可以发声的新媒体时代,评论的门槛是非常低的,不专业的外行、新手,故意挑起人群对立、煽动情绪性的“搞事情”写手,去侃侃而谈,貌似深刻地评判某行业内的专业评奖,以博人眼球,煽动情绪,吸引流量,已经成了当下非常流行的媒体议题操作方式,并不仅仅只限于电影评奖,也并不仅仅只针对华鼎奖。

其实即便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这种以“不专业”去评判“专业”的现象也是非常常见的。

以金鸡百花奖为例,现任中国电影节协会副主席、电影节组委会主席康健民每逢金鸡奖的开幕新闻发布会都会非常头疼——因为,每一年,他都要接受一批新记者的“良心”拷问:今年评奖结果还下不下“双黄蛋”?(媒体人员流动大,永远都有对行业完全不熟的新记者会被派到前线采访)

所以,康健民每年都要对着媒体镜头诉苦:其实这个话题年年都会解释,但每年都有初入行的新记者不懂,觉得这是个有争议性的新闻点,可是对于稍微多跑过几年电影新闻的成熟记者来说,金鸡奖下“双黄蛋”应该是司空见惯的事情——金鸡奖的评奖章程里本来就规定了如果评委会投票没过半,奖项要么空缺,要么并列。

“双黄蛋”是金鸡奖的评奖章程导致的,而不是评委们特意送人情。

到最后康健民被新记者们问烦了,如果还有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他就会反问一句:一看你这问题,又是新来的吧?

媒体记者队伍尚有大量新手参杂其间,更何况是在专业素质严重参差不齐的新媒体时代!

和金鸡奖的专业性评奖还有所不同的是,以“”老百姓口碑荣誉“为口号的华鼎奖的评奖是一项“满意度调查”的评奖,这意味着专业评审团之外,观众的投票是占据最大权重比例的。

按照主办方对外公布的评选标准来看,每一届的评选,最先由主办方华鼎奖集团根据机构调查数据,提供符合参选标准的作品、艺人大名单、然后由主流媒体的记者编辑组成的媒体评审团和电影从业者组成的专家评审团进行复选,按照综合得分,给出每个奖项的入围榜单——这一流程基本保证了入围作品在专业上是经过行业专家把关的优秀作品,基于行业水准线之上。

然后进入公众投票阶段,在多个主流网络平台上由观众进行投票,最后以得票的多少决定艺人和作品的获奖。

按照这种游戏规则,人气高、知名度广、粉丝黏度高的张艺兴赢了章宇、王传君、田壮壮等对手几乎是没有悬念的事情。毕竟,在粉丝经济盛行的当下,张艺兴作为顶级人气爱豆,拥有数以万计的忠诚粉丝,会为他投票、拉票,而走文艺路线的章宇、王传君、田壮壮等演员,其受欢迎的人群主要聚焦于文艺青年,偏偏,这一人群异常高冷,是最难被调动起投票积极性的人群。

null

​当你明白了这一投票规则后,你就不会为颁奖结果觉得意外了。《一出好戏》作为黄渤的电影导演

处女作,作品质量好,影响力大,豆瓣评分7.1,票房超过13亿,经他点拨过的张艺兴在片中所饰的小兴一角,从最初懵懂天真的跟班小弟,在极端环境下的进阶和黑化,充分体现了人性的多变和复杂,是整个故事里表演最亮眼的角色之一,作为一个新人演员,其表演的细腻度和层次感都是到位的,完全当得起一个最佳男配角奖,更何况戏外还有“爱豆”的流量加持,得票最多是完全可以预见的结果。

当然,演员的演技如何,本身是一个很难量化的评价体系,无法做到绝对的公正和公平。对一项颁奖结果,争议和话题不可避免。只是看不惯的是,往往越是在颁奖结果出来后捶胸顿足愤怒地抨击奖项评选不公正的人,往往恰恰是在投票阶段,哪怕告诉了你投票规则,也依然选择冷眼旁观的人。

为自己喜欢的演员投票的时候,你一点不在乎,装高冷,等到结果出来,你又跳脚说,我喜欢的演员为什么没拿奖——这才是最荒诞的逻辑所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66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