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长安半日闲——你真的了解“长安”吗
随着《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大家都对其中的文化表示好奇,比如其中的发饰、妆容、手势、官位等,当然,最重要的就是里面的历史,尤其是看完了最新播出的几集,大家心中应该都有一样的疑问。
在这部剧刚刚播出的时候,看过一个关于导演曹盾的采访。主持人问他:“马伯庸在小说中的描写的事物可是非常的细致,您在对《长安十二时辰》的影视化过程中如何做到忠实还原的?”
听到这里,曹盾微微一笑说到:“我的要求并不是还原大唐,我是努力想要还原大唐的一天。”
看到这里,不得不佩服曹盾导演的处事不惊,即使在《长安十二时辰》在播出后收获了那么多的好评,依旧保持一个平常心。
他这样的回答,不仅是一种谦逊的表现,也是对自我的一种鞭策。大概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专注于拍出好作品,不愧于原著,不愧于观众,更不愧于自己。
如果非要把原著中马伯庸的长安和剧中曹盾的长安作比较的话,那么可以说,原著中的长安更像是一座海市蜃楼,让人望而却步,但是曹盾的长安,就显得接地气多了,让人更加想要了解这充满神秘感的长安。
那么下面,回归正题,一起来感受一下曹盾导演对大唐的努力还原的大唐的一天,是有多么的精致。
新播出的第十三集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阙勒霍多”这个词,《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阙勒霍多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在原著《长安十二时辰》里,阙勒霍多被形容成一个来自突厥,能够毁灭长安城的怪物。
不过相信已经看完更新完的剧集的朋友们,已经可以看出端倪,其实阙勒霍多指的就是杀伤力极大的特殊石脂,俗称石油。而在第十三集快结束的时候,张小敬和众将士也确实遭到了这种攻击。
而剧中所指的“伟大的阙勒霍多计划”其实就是突厥人想在巨型花灯中放进数量庞大的石油,在上元灯节这一天引爆石油,长安必然会陷入一片火海。
虽然在如今石油这种东西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但是放在唐朝作为一种可以瞬间杀死几十号人甚至几百号人的武器,确是一个稀罕玩意儿。
再来说剧中精美的头饰和妆容,这可就是道具和化妆老师们的功劳了。不过此前在网上也听到过一些质疑声,那就是千玺弟弟的发簪,为什么是纵向的,是不是插错了。
其实不然。在查资料的时候发现,这种纵向佩戴发簪的方式,被称为子午簪,是道教的特色。在剧中,李必的头上戴有两冠,上清芙蓉冠和玉清莲花冠,这是道教中高阶法师才能佩戴的头冠。
所以说,千玺弟弟的发簪并没有佩戴错,一些质疑的声音,则是有些时候观看者并不了解当时的时代环境,才会产生的误解,要相信《长安十二时辰》的剧组服化道老师可是很专业的哦。
妆容这个东西,很多女生都很感兴趣,看电视剧的时候也喜欢顺便看看剧中演员们到底打扮的有多么“妖艳贱货”。
咳咳咳,口误,是多么美艳动人。大家都晓得在《长安十二时辰》播出后,唐代女子的咬唇妆登上了热搜。实际上,不止唇妆,唐代女子对面妆、眉形、发髻也很讲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68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