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娱乐要闻 > 正文

西大街97号,省歌里外的两重天

09-05 娱乐要闻

西大街97号,省歌里外的两重天

从四川省歌舞剧院宿舍下楼去了趟二道街,CC陈也晨吃了碗很爱的豇豆面。

之后,换好练功服直奔剧场隔壁的排练室,她开始新一天的基本功训练。跳一个半小时的芭蕾,或者是上现代舞的技术课。

退休艺术家的号声、琴声时不时也在省歌大院响起。省歌食堂在进院子的深处,只在中午开火。

12点,舞者们端着盘子排队依次打饭。午饭结束,CC特地绕道院里的花圃消消食,再走两步,又回到宿舍,等待下午的编排训练。

西大街97号,省歌里外的两重天

沿着省歌大院紧凑的L型来了回,回了来。每天,如此反复。就围着大院,几点几线之间,还像大学一样。这样的生活,CC已经在省歌过了13年,这也是几乎所有西大街97号大院舞者的生活节奏。

今年6月,三十好几的CC决定搬离宿舍,试着将工作和生活分开。而在美国学完舞蹈回国,曾在川大当教师的樱子年初进入省歌工作,她开始住进其中一间宿舍。

他们共同过着近乎单调,但又出彩的舞者生活。

西大街97号,省歌里外的两重天

西大街97号,省歌里外的两重天

西大街97号,这是四川省歌舞剧院在地图上的确切位置。剧院红色的招牌竖着,省字头的招牌,分量不轻,有着一种特别的严肃。隔壁是新城市广场色彩多样造型繁复的霓虹广告牌,他们分处两个时代。

1953年,四川省歌舞剧院诞生。那是一个每个省都在组建歌舞剧院的时代。省歌算起来比上海歌剧院都还早三年,出品过不少获奖剧目,出国演,也上春晚演。CC和樱子所在的四川现代舞蹈团(简称川现)2014年建团,隶属于省歌。

西大街97号,省歌里外的两重天

西大街97号,省歌里外的两重天

西大街97号,省歌里外的两重天

很多次在新城市广场门口转车,我都对那排绿树掩映中的红瓦红砖的房子印象深刻。等「 四川省歌舞剧院」几个大字进入视线,望见一整面墙的装饰,入口却又和居民大院几无差别……矛盾,冲突。

有天思斯也提起这个地方,她最近一直在川现学习体验现代舞,和那些歌舞演员沟通新一届当代艺术季的事情。来来往往之中,这座大院所特有的气质和生活氛围也让思斯觉得“好有趣”。

“里面都是二三十岁很年轻的艺术家,有的甚至从国外归来,他们在里面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但又做着现代舞这样的艺术……和国外的知名艺术家一起编排舞蹈……办着艺术季……我甚至都还想在他们的寝室住上一段时间。”

西大街97号,省歌里外的两重天

西大街97号,省歌里外的两重天

气氛从一进门就开始变得很不一样,像马上就要听到一个有着浑厚嗓音的男主持的报幕声,“请欣赏下一个节目XXX,由四川省歌舞剧院选送”。

往里走,省歌门卫室的小提示牌蒙尘,工人正在给楼的外墙进行最后的粉饰。涂料将模糊这些建筑几十年的历史。

西大街97号,省歌里外的两重天

西大街97号,省歌里外的两重天

仿佛一场时间穿梭。进到院子里,一座能够容纳近千人的剧场出现在眼前,外型方方正正,是典雅的欧式建筑体。有说是韩国专家设计的,也有说是朝鲜专家帮忙的。苏联专家的可能性看起来更大。

演了几十年,剧场里前些年刚换了灯光音响,保证专业度,椅子也不再是铁架子上放着一块能够翻转的木板板。但里面的人们,还在用久违的大院的生活方式在和这个时代发生着碰撞。

西大街97号,省歌里外的两重天

西大街97号,省歌里外的两重天

CC进省歌报道的那天,不起眼的入口没有让她感觉到难找。大门,一直都没怎么变过,“一直是那个铁框框”。4岁起CC就开始在文化宫学舞蹈,有空妈妈就带着她到省歌看音乐剧儿童剧。

看的什么剧目已经记忆模糊,CC只记得有次妈妈相当生气,“我花些钱来喊你看剧,你居然在里面睡戳了”。

西大街97号,省歌里外的两重天

西大街97号,省歌里外的两重天

西大街97号大院里的生活,和所谓的社会相比,这是另一个有着自己生态的小社会。安逸,舒适,饿不死,也撑不到。

熏陶和训练是起作用的。舞蹈学校毕业之后,在武警文工团呆了两年。CC终于还是在2006年9月份走进西大街97号大院,成了省歌的一员。

她本想着当时毕业就想直接进省歌,一个阿姨劝阻了CC的妈妈。那阵CC刚17岁,“这么早就到了社会上,害怕我学些不好的,先丢到部队呆两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79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