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浩坚持直给不含蓄 认为票房不是衡量电影的标准
这些日子,宁浩正忙于监制的新片的宣传。
采访中途,外卖到了,里面是两个烤地瓜,“不好意思,中午没吃饭”,宁浩拿起地瓜,边吃边聊。最开始他还将地瓜皮一点点撕掉,大概是嫌麻烦,后来干脆整个吃下,就像他的电影一样,直给、不含蓄。
13年前,在刘德华主导的“亚洲新星导计划”资助下,宁浩拍摄了他执导的首部大银幕院线电影《疯狂的石头》,一鸣惊人,从此华语电影中多了一个才华横溢的商业片导演。不过,连宁浩自己也没想到的是,十多年后,他将多年前的恩惠传递了下去,以过来人的身份扶持着下一代青年电影人。
与此同时,宁浩也是继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之后第四位迈入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导演,导演作品票房累计67.86亿人民币,吸金能力在华语电影导演中仅次于周星驰,位居第二位。
然而,在采访过程中,这位如此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却和记者大聊电影的艺术性与文化性,建议年轻导演“忘掉商业这件事儿”。与观众通常意义上“认识”的那位商业片导演大相径庭,这是一个被误读的宁浩。
钢铁厂子弟的审美,直给不含蓄
宁浩出生于山西太原,父母都是钢铁厂职工,成长的环境影响了他的审美,“我喜欢那种钢铁化,粗糙的,不太精致的,有力量感的东西”。
很长一段时间,他喜欢在脖子上挂一条金链子,客串文艺片《桃姐》时,需要身着西服正装,他都舍不得摘掉。《黄金大劫案》有款宁浩肖像海报,海报中他紧紧咬合着用他牙齿作模设计的金链子,金晃晃的有点晃眼。而钢铁厂子弟的审美体现在电影中,就是“情节桥段直给,不绕弯子,热闹,并不含蓄”。
“疯狂”系列在商业上的成功正是宁浩这种审美创造下的经典案例,他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商业片导演之一。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并不觉得自己拍的是商业片。就算是在今年春节档斩获22亿票房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他也不认可“商业片”的帽子,“有特效就是商业片吗?它有没有你个人的美学?有没有对于群体文化的思考?这些问题决定了电影最终呈现的样貌。”
“如果以节奏快慢区分,《罗拉快跑》节奏快,它是商业片吗?”在宁浩眼中,没有商业片和文艺片之分,但工艺品和艺术品之间却有着明确的界限——作品是否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
如果一部作品放之四海而皆准,那它就是一件工艺品,如果离开这片土地、这个民族,这件作品就不成立,那它就是具有文化性的,是一件艺术品。“就像《疯狂的外星人》,中国人和外星人喝酒,求人办事,还谈起了生意,放在美国就不成立,这是我们的文化属性。”
宁浩的电影中充斥着大量黑色幽默和荒诞元素,他说,这是对后现代之于现代性的一种反思。因为早年受到很多导演的滋养,特别是像吴宇森、黑泽明、北野武、张艺谋等,都属于后经典阶段有一定文化、作者型的导演,用他自己的话说,“对我的影响有切肤感”。
昆汀也是对宁浩影响很大的一位导演,宁浩至今都记得第一次看《低俗小说》时的感觉,“有一种后现代解构的态度,刚好和我的绘画观相近,我也喜欢达利这一类的画家。”不过,他承认,自己的后现代部分中还残存着一部分现代性,“我也需要傻乐和,肯定个人价值的作品,也会有一些悲天悯人的作品,去想一想到底我们有多不容易”。
票房和口碑,不是衡量电影的标准
两部“疯狂”系列电影在市场上大获成功之后,2009年,宁浩拍摄了电影《无人区》,故事升级更加黑色荒诞,不过影片被“雪藏”了四年。很多人觉得这对于一个刚刚获得市场认可的年轻导演来说,会是致命的打击。但宁浩却说这很正常,“小时候在班里上课,你也不能想说啥就说啥,想干啥就干啥,自由是相对的,是大家都理解的,并没有对我造成特别大的影响”。
宁浩及时做出了调整,在等待《无人区》上映期间还拍了另一部作品《黄金大劫案》。
当时他想做偏类型化的摸索,正好看了好莱坞编剧大师罗伯特·麦基的编剧教科书《故事》,就尝试着用类型化的方式来拍抗日题材。结果,麦基看完电影之后还发了一篇批评文章,宁浩就纳闷了:“我就是看着你的书拍的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84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