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新电商时代,早期互联网品牌如何切入增长第二曲线

08-06 IT文章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棉麻女装品牌茵曼在梦饷集团的单场活动,销售额超过了1600万;零食品牌百草味单场销售额超1200万。

  茵曼运营负责人思得告诉记者:“1600万的营业额相当于一些线上新品牌一个月的销量。”

  思得认为,“茵曼在梦饷平台取得业绩新高,某种意义上也反应了爆发背后的品牌效应,一方面是13年来我们一直专注于产品力提升的成果,再则是体现在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据了解,茵曼目前线下实体店已经遍布全国200多个城市,全渠道的粉丝规模超过3000万。

  另一方面得益于平台的优势,你可能会为销售业绩爆发而吃惊。“其实这样的惊喜很正常”,思得表示,“把头部主播比作鲸鱼,一场卖100万件,而梦饷集团统一行动的小鱼(店主)一场就算只卖一件,但200多万小鱼,一场就是200多万件。”

  梦饷集团的“鱼群效应”实际上是基于200多万个店主千人千面,基于社群关系,对顾客的性别、年龄、地域、喜好有一个精准分类,另外,店主积累的私域流量,有信任基础,转化的路径更短,这样的弹性匹配供需,节省了大量营销成本和售后成本,升华了整个模式的价值。

  “鲸鱼是稀缺的,但小鱼只要能聚集,就是质变。”思得表示。茵曼也是早早的看到了社群电商下的鱼群爆发力价值。

  大浪淘沙下大部分互联网品牌离场

  诞生于电商早期的互联网品牌,经过数十年大浪淘沙,只有少数能够蜕变成功存活,这一种竞争态势在服饰类上表现尤为明显。

  1998年,方建华在广州创办汇美服装厂,为国外品牌做ODM代工,主要生产棉麻服装产品。2005年,因为阿里巴巴第一届网商大会,方建华开始与电商接触,开启B2B电商业务。

  2008年,方建华决定从原来ODM业务转向自创品牌,开启在电商平台上的品牌向C端的零售业务。

  因为最早一批的互联网品牌,因有其各自风格的独特性,而深受消费者的追捧,也获益与品牌独特定位得到顾客认可才成就了今天的茵曼。

  2012年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淘宝商城更名“天猫”,一批原来专注于线下的传统品牌开始加入互联网零售;当时整个电商市场形成了线上线下品牌两个阵营, ZARA、H&M、优衣库等纷纷触网,在传统品牌和互联网pk的过程中,其实也迫使了互联网品牌的加速蜕变,而且这期间多数人黯然离场,只有茵曼等少数品牌迈过升级换代这道坎。

  随着网民规模数量进入了历史峰值的高点,线上电商平台的用户增速也开始放缓,2014年之后,“中国零售渠道进入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阶段,时尚产业则处于全渠道的关键布局期。而茵曼也于2015年正式启动了线下业务,短短五年时间在全国开设了600余家品牌实体店,成为互联网品牌成功走向全渠道品牌的一个典型。

  方建华本人从事服装行业多年,深知服装生死线最为关键一条就是“库存”。

  他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供应链对中国品牌留下了太多的创伤,很多人都因为供应链管理失控、现金流出现断节,死在库存上,另一个原因是没有实现柔性化供应链造成的恶果。”

  这些品牌没有合理控制出货时间,没有制定分批、按销售季节、按销售数量出货计划。大批出货导致货期加长,仓储周转减慢。往往旺季的时候,大批量的到货会导致尾部品检压力山大,仓库放不下,库存是致命伤!

  新时代浪潮下,茵曼勇于拥抱后浪

  方建华曾形容“服装是一门海鲜生意,不鲜活的海鲜不值钱”,这就要求服装品牌企业有着快速的产品迭代能力。作为茵曼品牌运营的操盘手的思得,他认为产品力的驱动是服装品牌的核心。特别是在当下,消费者对产品创新能力和潜在需求的挖掘有了更高的期待,这也打开了企业转型发展的另一扇窗。对于品牌而言,消费习惯的变化可能是“黑天鹅”,也可能是“风向标”,茵曼积极挖潜、迅速应对变化,不断优化产品与消费需求的匹配度从而拓宽增长空间,例如在风格多样化所做的突破,满足消费者多场景的穿搭需求。

  在茵曼的商业逻辑中,哪里有粉丝,品牌就到哪里去。除了加强现有渠道的经营,茵曼也积极拓宽直播电商的销售模式,除了自己搭建直播团队,还积极寻找与头部网红主播的合作,意在触达更广阔的消费人群。

  在思得看来,茵曼积极的拥抱变化。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们仍会以产品研发创新,提供优质舒适的产品为核心,新经济的出现或许会重构我们过去组织体系,和渠道的经营方式,这样反而让我们企业的形态更加多元化、销售渠道更加多样化,对品牌增长更具驱动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107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