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高智商群体的心病,也能让AI来望闻问切

11-13 IT文章

原标题:高智商群体的心病,也能让AI来望闻问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智能相对论,作者 | 易敏

就在大家都沉浸在购物狂欢中的双十一当天,网易新闻报道,一位ID为“尤文更衣室保洁阿姨”的铁杆尤文女球迷因为抑郁症复发自杀离世。而就在上个月10日,浙江大学2016级化工博士侯京京在朋友圈留下遗书,写到:不想再假装,也不想再撒谎,我只想做自己,真的很难……就在前不久,10月18日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田苗也一跃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随着这一幕幕悲剧的上演,抑郁患者这个群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抑郁症是全球第四大疾病负担,在中国,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6%,目前已确诊的抑郁症患者为3000万人左右。

调查显示,这3000万抑郁症患者只有不到10%得到专业的救助和治疗,同时,还有相当多的患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患有抑郁症,更没有进行过诊治。对于现代社会频频发作的抑郁症,AI相对传统心理咨询师有哪些优势?

相比于心理医生,我们更愿意对机器敞开心扉。

不难发现,“抑郁”的魔抓正在伸向越来越多的高智商群体,而大部分高智商群体不愿意承认自己患上抑郁症,不愿意向周围的人倾诉,更不愿意去主动去咨询医生。比如我国约3000万抑郁症患者,8成未接受规范治疗,大部分的抑郁患者更倾向于在日记、空间留言板、社交网站的树洞写下自己内心的情感状态。

有研究表明,人们更愿意与一个聊天机器人吐露心声,人们面对机器表露出更加强烈的悲伤,以及更不在意诉说秘密。

特别对于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患者,他们不愿意面对自己生病的事实,更不愿意卸下社会角色去咨询心理医生,而且面对高额的心理咨询费用和陌生的人际交流,人们可能更倾向于向AI心理咨询吐露心声

相对于心理医生,AI不受情感交流影响诊断更为准确。

目前,我国的心理咨询咨询师在工作的过程中,即使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有时候也很难保持价值观的绝对中立,咨询师与来访者的深入交流会对双方感情产生影响,咨询师在诊断前一般会让患者做一些测试题,然后根据经验交流做出诊断,而心理医生的经验不足容易出现误诊。

AI 利用深度学习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并不局限于单一的一种数据训练,通过海量数据提取最具特征性的信息。而这一观点也得到证实,2017年8月,美国哈佛大学的Andrew Reece教授和佛蒙特大学Christopher Danforth教授的研究组将他们共有社交账号(Instagram)下大家投稿的照片进行扫描,通过拥有检测“抑郁症”症状功能的“AI(人工智能)”程序加以解析,可以进行近7成高准确率的诊断。

这一结果在8月7日出版的《EPJ Data Science》电子版中发表。在过去的研究数据中,社区医生正确诊断抑郁症的效率约42%,这次AI程序扫描Instagram的投稿照片正确诊断抑郁症的效率达到70%,比社区医生检出率高。

因此AI心理咨询在与人类交流中不会受到情感、文化和生活背景的影响,更不会将自己的个人体验,强加在来访者身上,可以做到心理诊断时的绝对中立。

望闻问切,AI多种手段预测抑郁,让自杀无处可逃

总结下来,目前AI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预测抑郁症。

1、望,AI通过眼球运动判断性格。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南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使用最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用来证明性格和眼球运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眼球运动能显示一个人性格是否外向还是内向。而算法软件能够识别出“大五人格”中的四种:神经质、外向型、宜人性、尽责性。

抑郁症中有一种“微笑型抑郁”是最容易误诊且最危险的,这类患者一般表面微笑且阳光,普通咨询师很难通过面部情绪诊断,在社会中这类人也极容易被周围人忽略。

当AI能够通过眼球运动判断性格的时候,AI诊断隐藏的“微笑型抑郁症”可能比心理咨询师更具优势,AI能更精准的判断眼球运动的情况。

2、闻,AI根据语音特征预测抑郁。

南加州大学的研究员们开发出了一套名叫SimSensei的人工智能工具。SimSensei可以从抑郁症患者中辨别特定的语音特征,因此辅助诊断。在面诊过程中会倾听病人的声音特征,记录检测该病人的声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2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