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门锁,三千品牌争夺百亿级公司门票 | 36氪新风向
文 | 陈绍元
编辑 | 石亚琼 苑伶
中国智能门锁行业在快速崛起。
数据佐证了这一点。从 2015 年开始的三年时间内,中国智能门锁总体销量每年增长近 100% 。全国锁具行业信息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智能锁生产企业工业总产值预计将超过 100 亿元,产品产、销量将达到 1300~1500 万套。
同时,传统门锁企业、互联网公司、跨界巨头等悉数入场,不乏小米、360、华为、联想、美的、海尔、海康等头部企业,价格战已拉开,竞争已成红海。
我们预计,到2019年底处于行业前3~5名的玩家,将与其他公司的距离快速拉开,并且大概率是最终胜出的玩家。参照现在领先企业估值,投资机构现在入场,依然存在数倍回报的机会。
为何智能门锁是一门好生意?什么样的玩家能在混战中跑出来?智能门锁在国内是如何崛起的?B端和C端市场的竞争格局分别如何?头部玩家将会成长为什么体量?是否还有好的投资机会?2019年的发展趋势是?
36氪将在本文探讨以上问题。

刚需、千亿产值、低渗透率、高增速的好生意,谁能胜出?
智能门锁可以通过指纹、密码等方式无钥匙开锁,解决的核心痛点几乎人人都深有体会:忘带钥匙、丢钥匙进不了门,要撬锁;带钥匙麻烦。以及一些痒点:远程开门、临时密码等。是难得的有较强刚需、高普适性的智能硬件单品。
中国有4亿家庭,智能门锁的渗透率约 5%,而欧美国家的渗透率已超过 50%,日韩超过 70%,国内现存门锁具有巨大的升级空间。而在B端市场,也有3000万套B2C公寓。全国锁具行业信息中心预测,在未来的5-10年内,中国智能门锁的行业总产值将会突破1000亿元。
随着市场教育的普及,中国智能门锁也迎来了快速增长期。2015年至2018年,中国智能门锁总体销量持续保持近一倍速增长。
另外,智能门锁2000元左右的均价,在智能硬件中单价较高,能给企业带来较高利润。
总结来看,智能门锁功能较刚需,千亿元以上市场规模足够大,且国内渗透率提升空间大,持续快速增长,因而是一门好生意。
这门好生意也吸引了三千多家品牌激烈竞争,激烈厮杀后,什么样的玩家能跑出来呢?
我们认为关键点在三块:
后端产品能力。包括产品定义、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等能力,在智能门锁功能和形态非常同质化、价格差别不大的当下,产品能力决定了产品的安全、质量水平,以及能否自主创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等,同时,后端整体效能也直接影响到产品成本、产能,这决定了品牌商能否拿出有竞争力的价格,有多少利润空间可以让利给渠道等。
营销和渠道能力。决定了能触达多少用户、品牌的塑造,以及各个渠道会花多大力气推广各个品牌等。在高度分散的市场现状下,谁能更快、更大范围占领用户心智非常重要。
服务能力。智能门锁作为住房的入口,用户对故障的容忍度极低,当产品出现问题时,厂商能否快速响应,上门解决问题,以及在安装时服务是否规范等,都会极大影响到品牌的口碑。而要做好服务的难度也很大,是自建团队还是外包团队或者混合,如何平衡服务质量和人力成本等。
B端市场格局趋于稳定;C端市场后崛起但体量大,已成为主战场
智能门锁的B端市场,主要是B2C租赁住房,包括长短租公寓、民宿、酒店、公租房等。
智能门锁能首先在B端市场落地,是因为长租公寓等客户非常刚需,通过“智能门锁&智能水电表+系统云平台”,公寓可以实现远程管理,包括密码下发、设定有效期等,从而减少人员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同时避免了频繁更换锁芯的成本。
由于先发优势、客户迁移成本高、发展较成熟等因素,智能门锁B端市场的竞争格局已趋于稳定:云丁、果加占据了行业大半份额,剩余份额由云柚、榉树、青柠等瓜分。未来B端市场的增长将主要在品牌公寓的规模扩充,短租民宿,以及小型品牌公寓、政府公租房、二房东等小B端场景。
B端市场的成熟,一方面对C端用户起到了普及作用,培养了使用习惯,另一方面,也培养起一批智能门锁互联网创业公司。B端市场的成熟,带来增长趋缓、利润持续降低等问题,而规模数十倍于B端的C端市场,自然成为更重要的目标市场。
看重智能门锁C端市场的巨大潜力,近两年大量玩家涌入该赛道。全国锁具行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智能门锁品牌已经超过3500家,生产企业超过1500家。
C端市场的玩家大致可以分为3大类:
传统门锁企业。包括德施曼、凯迪仕、VOC、雅洁、耶鲁、顶固、亚太天能等。
互联网创业公司。包括云丁、果加、绿米、优点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69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