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狂人”徐鸣:再用30年决战太空 | 钛媒体·封面
钛媒体注:2019年,钛媒体深度内容中心重磅推出全方位、无死角记录产业变革、敏锐洞悉趋势及深度挖掘行业内幕的全新内容产品——「钛媒体·封面」,旨在通过策划月度封面报道这样足够复古、回归传统的方式,深度挖掘当今最前沿商业价值和商业社会真相,发现最具代表性商业领袖。「钛媒体·封面」由钛媒体深度内容中心策划,自4月起,每月第一个周一重磅发布。
全人类的“登月竞赛”已经延绵几十年。今年春节伊始,《流浪地球》、《阿丽塔》等科幻电影的逆市火爆,也让越来越多中国普通观众开始思考宇宙与未来。
今年2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第4号太空政策指令”(SPD-4),宣布正式组建太空军,3月底,特朗普又高调提名了太空总司令。
另一方面,在商业太空市场上,民营火箭和商用卫星发展也正是如火如荼。就此,2019年「钛媒体·封面」第一期4月刊,我们将视角投向“商业航天”市场。2000亿规模的卫星产业,到底有哪些潜在商业空间?为什么说下一个连接10亿人的产品会诞生在这个产业?
本期的故事主角是刚刚闯入商业航天领域不久,却足以称之为“太空狂人”的银河航天创始人兼CEO徐鸣。他曾是猎豹移动联合创始人&总裁,在互联网从业十几年,他如今为何押注个人全部资源、全部身家,彻底投身商业航天事业,并决心“为此再战30年”?
(更多钛媒体与徐鸣的独家对话实录,还可阅读【钛媒体·封面视频】及《徐鸣对话实录:2600亿商业航天市场,将催生下一个连接10亿人的产品 | 钛媒体·封面》)
钛媒体·封面四月刊
一个月前,SpaceX 的“龙”飞船进行首次载“人”试飞,吸引了全球目光,世界闻名的“钢铁侠”,也是“太空狂人”Elon Musk正在凭借“一己之力”实现过去集全国之力才能触及的人类梦想。
商业航天的“鲶鱼效应”也让停滞了半个世纪的“登月计划”得以重启,近日,美国副总统彭斯明确表示五年内让美国重返月球,比NASA此前设定的2028年提前了四年。
如果说Elon Musk心中装的是移民火星,探索人类未知未至的星辰大海。那么另一位同样位于美国的“太空狂人”Greg Wyler则仰望太空、心系大地,要在1000公里的高空“编织”一张无远弗届、没有死角的太空互联网。摩托罗拉、微软等先驱都未能实现的梦想,有望在他的手中成真。
实际上,在十多年来的太空互联网赛道上,Greg Wyler是最活跃的那条“鲶鱼”。早在2007年,他就创立了O3b Networks.太空互联网公司,志在为剩下的30亿人(other 3 billion)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2008年起就获得了Google的投资。以此为契机,Greg Wyler也以卫星业务负责人的身份加入了Google。与此同时,他还接连创立了OneWeb和WorldVu两家卫星公司,甚至还和埃隆·马斯克一起筹划过一个700颗卫星的太空互联网项目。
今年2月28日,Greg Wyler创立的OneWeb发射了首批六颗互联网卫星,正式开始织就一张1980颗卫星组成的“空中互联网”。
当OneWeb宣布发射成功,整个中国应该没有人会比徐鸣更兴奋的了,因为没有多少人比他更了解联网和信息的价值。出生于南方农村的他,因为信息闭塞18岁之前都不会讲普通话,这个信息高速公路最末梢的村子,至今仍经常处于“移不动、联不通”的状态,就像《啥是佩奇》故事的发生地。
如今,终于走出大山的徐鸣要做中国版的“太空狂人”,他成立的银河航天,站在了中国低轨道卫星通信的最前沿,要用上千颗卫星织起一张覆盖全球的太空互联网,不仅是自己的村子,还要把半个地球都从“信息鸿沟”中拯救出来。
2018年底,中国已有约80家太空技术初创企业投入这一领域,太空已成中国商界的“新边疆”。在徐鸣看来,还未连接入互联网的40亿地球人,他们的命运将有赖于商业航天产业的进化而发生改变。
从哈工大机械工程专业的高材生到创立猎豹移动,再到要做“中国的Elon Musk”,是什么让徐鸣做出了这个疯狂决定,并押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全部资源,还有后半辈子?他又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
银河航天创始人兼CEO徐鸣
从“太空结界”到二次创业的星辰大海
让我们把镜头拉回2011年。对于徐鸣来说,从2008年创立猎豹到2014年成功上市,这一年恰是中间节点。随着创业激情的慢慢消退,情怀落地到商业层面,业务转型过程中的困难与迷茫,他陷入了创业中途的无力和焦虑之中。
与哈勃望远镜的一次偶然相遇,让徐鸣找到了自己的“太空结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48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