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三十年,从青铜到王者
【文/基思·约翰逊、伊莱亚斯·格罗尔,译/观察者网周枝萍】
2009年,瑞典手机巨头特里亚-索内拉电信(TeliaSonera)开始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一些最重要的、技术最先进的城市建设全球首批4G无线网络。在挪威奥斯陆的4G网络承建商选择上,特里亚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出人意料的决定:华为。当时的华为除了在国内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以外,海外市场的业务并不多。
然而就在那一年,华为再次出人意料地拿下了一份更大的合同,全面重建并更新挪威的移动通信网络,而该网络最初是由全球通信行业领军者——瑞典的爱立信和芬兰的诺基亚——建造的。最终,这个来自中国的初生牛犊以低于预算的成本提前完成了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网络升级任务。
在许多无线通信行的从业人士看来,这件事象征着华为和中国的成人礼。华为与其它靠压低定价或山寨技术来攫取市场份额的中国公司再也不可同日而语。仿佛忽然之间,华为作为一家自己掌握尖端技术的公司,硬是在爱立信、诺基亚等欧洲巨头的后院里挤出一片天地。
“那时人们第一次意识到,华为不仅价格低,关键是性价比具有竞争力,"惠誉解决方案公司(Fitch Solutions)的电信业分析师德克斯特·提利安说道。
时间回到现在。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华为这家私人控股的企业发展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商,公司去年在170多个国家总营收超过1070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各方均认为华为已经在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5G)的开发竞赛中取得了领先,而这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与前几代移动通讯技术不同——它们仅仅赋予了让消费者发送短信、手机上网、快速播放视频的能力——而5G则预计将彻底颠覆全球经济。
随着华为的市场份额和技术实力日益增长,中国政府的“冠军企业”终于获得了主导下一代技术的优势地位,这或许是中国现代史上头一次。5G带来的数据传输速度将远远超过现有的移动技术,这对消费者来说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5G是人工智能无缝运行,无人汽车安全驾驶,世界各地自动工厂的机器可以完美的实时通信,以及地球上几乎所有设备全部实现互联互通的技术基础。
简而言之,5G将成为21世纪经济的中枢神经系统——如果华为继续崛起,那么最有可能主导世界经济的将是中国,而不是美国。
在此之前,世界经济主导权一向由发达国家垄断,华为令人惊愕的闯关能力不仅震撼了通信行业,也深深触动了西方国家的政府。华为的成功使其成为美国特朗普政府的目标。后者警告称,华为在全球电信网络中日益突出的角色可能使中国有能力借机控制全球数字通道,进而监视其竞争对手,或窃取对方的商业机密。
瑞典国际事务研究所(Swedis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研究5G技术的蒂姆·鲁利格表示:"5G正在变成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地缘政治战场"。
这便引出了一个有待回答关键的问题:华为到底为谁而工作?尽管华为以私有企业身份为豪,但1987年创立该公司的任正非曾经是解放军的工程兵,而且军队也是华为创业初期的重要客户。
上月底,英国5G监管机构发布的重要报告引发人们对华为可能成为高科技特洛伊木马的担忧。报告的结论是,“潜在的缺陷(underlying defects)”致使该公司软件和网络安全系统可能遭到黑客攻击,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但即便如此,这份报告主要归咎于工程设计上的疏忽,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这些漏洞是在中国当局的指示下植入的;报告也没有建议英国完全禁掉华为。
实际上,经常疏远长期盟友的特朗普政府,已经在孤立华为的全球行动中步履蹒跚。尽管澳大利亚和日本等盟国已经在华盛顿方面的领导下对华为技术下了禁令,但许多其他国家仍在考虑之中。英国与德国一样,仍在权衡购买华为设备的地缘政治影响。泰国和韩国等其它国家已经先走一步,允许华为启动5G项目。作为一个美国指望用来制衡中国的大国,印度此次拒绝了美国将华为挡在电信网络之外的要求。
仿佛在一夜之间华为便占据了技术高地,西方的担忧背后有个直白的问题:这个30年前名不见经传,靠进口基础电信设备起家的中国私有企业,怎么就成了全世界关键技术的主宰呢?
华为的成功及其近年来的技术实力,不能用某个单一因素来解释。成本优势当然也是因素之一。国家支持,免受外来竞争冲击,以及庞大的本土市场,都有利于华为的巨额收入一再翻番。另外,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是退伍老兵,而华为的首批客户就是军队,这恐怕不仅是巧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4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