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托、上瘾、杀时间:娃娃机3.0来袭

05-17 IT文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懂懂笔记

记得在《蜡笔小新》里面有这么一集内容,讲的是小新和爸爸广志去买牛肉,路上看到了一台能够抓“上等牛肉”的娃娃机。在所谓“牛肉大师”的忽悠下,父子俩花光了妈妈美冴给的钱,却还是抓不到馋人的高级松阪牛肉。

当时的感受是,有点儿不可思议,抓娃娃机怎么可能去抓生肉,太搞了!

没有想到,如今的抓娃娃机进化版本,能抓上来的不仅是生肉了……

随便去电影院、综合体、商超里转上一圈,你就不难发现,千奇百怪的抓娃娃机,应有尽有。

抓口红机、抓福袋机、抓龙虾机、真人抓娃娃机......从“万物皆可抓”再到“抓了就能吃”,从传统的抓娃娃机衍生而来的大量游戏娱乐设备,正在吸引着男女老幼的眼球。

有不少网友表示,一些带着猎奇、博彩意味的抓娃娃机,正在套牢年轻人的钱包和时间,让他们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心甘情愿的付出。为何这一轮娃娃机的出现会有此般魅力,会让年轻人如此上瘾?

托、上瘾、杀时间:娃娃机3.0来袭

新生代抓娃娃机如此备受热捧,背后透露出哪些商业窍门,又抓住了年轻人怎样的消费心理?火爆的背后,是否暗藏着不为人知的猫腻?

路人“杀时间”,家长“被套路”

“现在大家都知道,抓娃娃机是讲求概率,和技巧没有一点儿关系。”

在福田梅林一家购物中心里,懂懂笔记看到三位高中生模样的年轻人,正站在一台抓娃娃机前,聚精会神的操控这机柜中的夹子,试图抓起里边最大一只毛绒公仔。

其中一位女生告诉懂懂笔记,她们相约到购物中心聚餐,没想到人满为患,需要取号排队。无聊之余便到一旁的抓娃娃机上消磨时间。

“我花了快三十元了,一只都没抓到,有点儿不甘心,总觉得下一把就能抓到了。”另一位女生笑着表示,大家都知道公仔之所以很难抓,是因为厂商故意调松了抓子的力度。尽管如此,每每看到周围有“高手”抓中公仔时,总觉得自己也有“几率”抓到,为的就是那种“以小博大”的快感。

在另一家购物商城三楼,一对恋人也在影城门外休息大厅的福袋机前,等待这种“惊喜”的出现。

“大奖好像是小米智能音箱一台,谁知道下一次能抓到什么,搏一搏嘛。”男生告诉懂懂笔记,他和女友预定了下午三点开场的电影,既然来早了一会儿,索性就去试试自己的手气。

原本女友平时就喜欢抓娃娃、抓口红、抓包包,男生花了几十元却收获不大,“之前看别的男生总能给女朋友抓到好东西,但到他这儿就没戏。”女生略带埋怨地说到,刚才抓到的奖品都是钥匙扣、贴纸等小玩意儿,挺失望的。

同样感到失望的,还有在另外几台抓玩具机前,花了不少冤枉钱的妈妈们。李女士告诉懂懂笔记,由于被娃娃机、玩具机上鲜艳声光所吸引,五岁的儿子哭着喊着要抓个玩具,结果扔进去快100元了,却什么都没有抓到。儿子开始不依不饶,哭着喊着说要抓到玩具才愿意回家,“这些机器真是害人呀。”

“在这边抓娃娃、抓玩具的有不少家长,都耐不住孩子的哭闹。”李女士有些气愤地表示,孩子一旦被这些设备吸引,家长就被“套住”了。

可见,这些“万物皆可抓”的娃娃机除了精心寻找合适的消费场景,还抓住了新零售时代商业规律中的几个要点:赚女人、孩子、情侣的钱最容易。

如果这些还不奏效,终极杀手锏就会出现——那些娃娃一抓就准、福袋一抽就中大奖的“大神”,随时会出现在娃娃机前面,他们的“运气”也会不断左右用户的认知,让你像感受“博彩”般对未知的抓取结果上瘾。

那么,那些被当做榜样的“大神”消费者,究竟是运气极佳,还是另有一番“操作”呢?

作弊“钥匙”在手,“大神”百发百中

在罗湖区的一处地铁商场内,一台“抓包包机”前聚集了不少过往路人。一名年轻男子正站在机器前向围观者传授“经验”,地上摆放着他抓取的几款精品男女包具。

“不要立刻就放夹子,要控制摇杆让抓子旋转几圈再放抓。”根据他讲解的方式,有不少围观的路人纷纷兑换了金币,站在其它机器前“实践”。

有的“新手”甚至连续尝试了十几次,还是依旧无法抓住包包。当懂懂笔记上前咨询,为何按照他所说的方法还是很难抓到东西时,他表示这是下抓“节奏”控制不好导致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9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