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你还好意思说自己是脑力劳动者吗?

11-08 IT文章

你还好意思说自己是脑力劳动者吗?

很长时间以来,人类区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标准,是颇值得反思的。

我们一般默认,那些坐在办公室里的人,都应该属于脑力劳动者,即在工作中基本不使用头部和手指以外肌肉的人。在东亚这种极为重视教育的民族氛围中,更将这种区别二元对立化,认为体力劳动只是简单、重复、乏味的肌肉循环,唯有脑力劳动才是充满挑战、变化、不可预测的高智慧人类劳动。

这个区别以及背后的含意真的准确吗?比如橄榄球运动员,个个体壮如牛,喘着粗气鼓着腮帮子奔跑、冲撞甚至抱摔,然而橄榄球是一项非常讲究规则战术,严格依靠团队配合,并且极其考验个人瞬间判断的运动。这些壮汉在工作时,不动脑吗?

再比如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以及工厂里的焊接工,他们不仅要掌握并不断打磨自己的技艺,还必须应付工作中的随机性,比如气候变化和不规则模具。他们不是什么识文断字的高手,但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具备了极高的技能储备和应变能力,这些统统都是需要脑力判断的。

更关键的,还不是体力劳动者动不动脑,而是那些“脑力劳动白领”们,平时的工作真的都属于挑战、变化、不可预测、需要高级智慧判断的吗?

财会人员每天大量的时间,会用在比对数据,整理表格上;合格的文字工作者,其收集素材与产出内容的比例至少是二比一以上;教师、律师、医生等职业在绝大部分时间谈不上什么处理新鲜事,每天都在应付一些浅层知识的重复调用;至于客服、录入员、审核员等等传统的白领职位,就离“脑力劳动”更遥远了。

说这个话题,不是为了抨击什么,而是揭示目前人类劳动状态中,依然有太多重复、单调、无聊的时刻,即便在传统意义上的“脑力劳动”中也是如此。

这不是一种让人类更幸福的工作模式,因为在这些劳动岗位上,人其实只是工具。和一个扳手、锤子、钉子没什么区别,只不过人比这些工具多读了十几年书罢了。比如近几年很多公司都在做实时翻译机,看着手里这个鸡蛋大小的玩意能够清晰翻译多国语言,不少专业八级的外语高材生难过起来——这工具不就是他们真人的物化版本吗?

从21亿秒中找出60秒

自从拿到NBA赛事的网络传播权后,腾讯的视频库中就积累了长达69年、超过21亿秒的篮球比赛视频素材。这丰富而庞大的视频资料储备,既是幸福也是烦恼。

你还好意思说自己是脑力劳动者吗?

这是一个常见的情景:在NBA比赛传播中,需要经常为某个球员做一段精华集锦片段,比如当这个球员被评奖、本场比赛发挥出色或者人气很高时,我们在网上都看过大量此类视频。

然而,有谁考虑过,制作这些视频的剪辑师要怎样工作呢?他们需要从数亿秒的视频中找到60秒可用的素材,再通过自己的认知判断将其剪为一段完整的视频,最后再配上音乐和特效才能完成。

在传统意义上,这份工作毫无疑问属于脑力劳动,然而上文的质疑同样有效:按照特定属性寻找视频素材、遍历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将这些视频素材组合成一个符合逻辑的视频时间轴,如果抽象出来,这几步工作就是寻找、判断、剪接的动作不断重复,这真的是“智慧结晶”吗?

于是,腾讯找来了一个帮手,一起分担这种单调重复的劳作——IBM AI Vision视觉大脑。(以下简称IBM视觉大脑)

IBM视觉大脑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只是模拟了一个正常人类剪辑师要做的工作——

首先,腾讯体育编辑会根据需求为IBM视觉大脑下达任务,比如“寻找凯文•杜兰特的精彩瞬间”,这些精彩瞬间包括投篮、扣篮、抢断、盖帽等内容。

接下来,IBM视觉大脑会对视频素材的每一帧数据进行多通道分析,并打上标签,包括人物、运动轨迹、声音等,将非结构化视频数据提取为结构化数据,并用数据库进行实时管理,让每一帧画面都变得可检索。同时,还会针对动作的精彩程度和不同主题的匹配程度,生成综合评价。

最后,根据体育编辑设置的主题和球员等要求,“AI剪辑师”按照综合评分选出最贴切主题的精彩视频片段,几乎实时自动生成一分钟剪辑视频,并加上特效处理。而这一系列操作,IBM视觉大脑仅仅需要20秒钟就够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

看球没那么简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