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高歌猛进的ETC,前途光明但道路遥远

09-04 IT文章

高歌猛进的ETC,前途光明但道路遥远

文|摩根频道

中国有一句话叫‘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交通运输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脉。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施方案》及交通部后续出台《大力推动高速公路ETC发展应用工作》两大政策,让ETC成为2019年智慧交通领域备受关注的宠儿。

一时间,各大银行、互联网巨头在ETC市场的争夺又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

政策加持,巨大增量引发竞争白热化

在政策红利与互联网技术支撑下,银行与支付巨头们开启了一轮“声势浩大”的ETC营销推广活动。

今年7月以来,从六大行、12家股份制银行,到区域性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为代表的银行企业, ETC办理信息从手机银行开屏广告、焦点图、首屏广告位,微信朋友圈广告、公众号推文,以及员工朋友圈、群聊等渠道随处可见掀起一轮又一轮的ETC营销攻势。

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机构也不甘示弱。7月1日,支付宝宣布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联合推出免费办理ETC业务。为了方便办理ETC,支付宝联合银行开通ETC免费申领,并提供设备包邮服务。同日,微信方面也宣布,在微信小程序或城市服务上就能直接申办ETC,最快仅需35秒。

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下,各企业相继推出免费办理、送设备、送通行费、送油卡等优惠服务,进一步将ETC争夺战推至白热化阶段。

据介绍,截至8月27日,全国ETC用户累计达到11587.77万,已完成发行总任务的60.71%。从这样的成果看来,短短3个月,在银行员工的不懈努力下,ETC用户扩容成果显著。

政策的鼓励无疑是机构加紧布局ETC的重要原因,然而,其作为盈利机构,“设备免费”“折扣优惠”“绑卡立减”等优惠力度之大,不免让消费者心里直打鼓。机构如此疯狂为哪般?

短兵相接,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围猎”ETC

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争什么?

大数据时代的争夺战无疑集中在了争信息、争支付市场和市场规则主导权上。

ETC发行的入口包括银行、ETC卡发行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机构等。虽然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是合作关系,但用户选择哪个入口,会影响资金流向、用户粘性和数据沉淀。

场景时代,意味着细分的、垂直的环境随时随地都可能触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行为,这要求企业对消费者的线下行为有更多的关注。

ETC用户就是这样一群高价值的消费者,其使用粘性强、频次高,发了多少个ETC背后,其实是发了多少张银行卡。ETC设备及绑定的银行卡,富有“场景+金融”的想象空间。车主不仅要缴纳高速费,还有保险费、保养费、加油费;ETC支付不仅仅是停车付费,还有场景支付、消费金融。

对于银行而言, 在信用卡开卡成本日益上涨的今天,ETC业务意味着获客、激活用户。不仅带动了银行信用卡的自然增长,更是银行推广理财、车贷、车险、停车等高价值业务的好机会,是撬动精细化开发周边业务的杠杆。

对ETC卡发行企业而言,这是一个车辆大数据的入口。ETC设备中,不仅有车辆、车主的基本信息,相当于一张车辆的身份证。附加上GPS、通讯等功能后,车主的驾驶习惯、行驶轨迹等等,都能被记录下来。

而对于微信和支付宝这样的支付巨头已经拥有接近全域用户,ETC市场只是单一场景的竞争,不涉及存量用户结构的改变。此外,ETC支付是对此前现金交易的替代,属于移动支付的新增空间,不涉及对存量市场结构的影响。互联网企业走过线上流量时代,迈入线上线下结合的场景时代,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消费者。

这样看来第三方支付市场,是将更多用户和银行纳入其支付体系。抢占ETC用户,不仅仅能抢占支付渠道,推广互联网金融产品,还能通过为车主提供余额查询、充值、电子发票打印、优惠套餐等服务增强产品和用户之间的粘性。更重要的是,车主上传的车辆信息和ETC交易数据,也是支付机构完善用户画像、沉淀信用数据、搭建智慧出行版图的重要一环。

当然从整体而言,目前ETC全面普及已是大势所趋。按照今年ETC占据高速公路的速度,也是这一市场资源枯竭体现。这种情境下,ETC企业岂能狂欢?虽然ETC的普及始于高速公路,但其使用场景远远不止受限于此,如何拓展使用场景,提高使用频次,不断探索向下延伸产业链才是重中之重。

场景焦虑,ETC+产业模式创新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9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