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不懂戴志康
原创出品 | 「创业最前线」旗下「科技最前线」
作者 | ©克虏伯
6天后,53岁的马云就要从阿里巴巴正式退休了,他为阿里现任CEO张勇留下的是一个市值4557亿美元的电商帝国。
而6天前,与马云同龄的中国第一代公募基金大佬戴志康却走向派出所自首,为自己创办的P2P项目捞财宝无法兑付问题兜底。
据悉截至2019年7月末,捞财宝的待偿余额为49.96亿元,祸及2.8万人。
作为和马云一样在大时代中闯出一片天地的大佬,这两位的翻转人生让人唏嘘不已,大家都比较熟悉马云的创业故事,但很少有人真的能看懂戴志康的传奇人生。
时代沉浮
出身贫寒的戴志康在年轻时要比马云的家境差很多,但他却比马云成功的更早。
2007年,在胡润富豪榜上戴志康排名第65位,身价100亿元,而马云则排在148位,身价只是戴志康的一半。
作为国内第一家公募基金——富岛基金的创始人,戴志康的成名也要比马云早了不少。
1981年,戴志康从江苏海门考入北京人民大学国际金融专业,4年后又成功考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读研,他的人生在短短6年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一名农家学子变成了在中信银行行长办公室担任秘书的“金领”。
彼时,戴志康才刚刚23岁,而与他同龄的马云,还在杭州师范读大三。
作为学霸的戴志康远超同龄人的优秀,但他却没有获得满足感,反而对未来充满疑惑,那是他第一次也是人生中唯一一次心中有了漂泊感,因为他已经明显感觉到在那种大单位里“没有背景和来头就没有前途”。
迷茫中,戴志康撞上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风口。
1988年海南建省,一大批年轻人南下淘金,戴志康也辞去秘书一职成为其中一员,同期去海南发展的还有王功权、冯仑、潘石屹等,后来这些人成为了地产界的大佬。
此时,马云从大学毕业,但他接受分配成为了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一名英语老师。
当时,他母校的校长黄书孟曾对他说:“你到了那个学校,5年以内不许给我出来。”随后,马云果然在当了6年大学老师之后,才开始创业经商。
戴志康虽然在1988年去了海南,但他并没有冯仑、潘石屹他们幸运,后者通过炒房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160多万元,后来一发不可收拾。
而戴志康在1988年去海南后成立了“国际金融公司”却长达半年时间里没有一笔生意,最后不得不回到北京找了一份德国德累斯顿银行中方代表的工作。
命运之神很快又眷顾了戴志康。
仅仅在1年之后,他的同学张志平上任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行长同时兼任海南证券公司董事长,戴志康因而受邀再次来到海南,担任海南证券公司办公室主任。
1992年,戴志康又受命组建国内第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富岛基金,自己担任总经理,以每1股面额为1元的价格共筹集了6000万元,采用边发行边投资的方式在房地产、股票方面进行投资运作。
第一年就盈利500万,而此时戴志康才刚刚28岁,可谓春风得意。
1993年,富岛基金的规模由原来的6000万股扩增至1.6亿股。
当时海南的房地产处于上升期,房价从1991年的1400元/平涨到了1993年上半年的7500元/平,涨幅高达435%,戴志康的富岛基金赶上了海南房价上涨的尾声,但在1993年下半年就遭遇了房地产泡沫破裂,同时股市也遇到调控,富岛基金损失惨重,戴志康赔掉1亿元的说法应该就源于此时。
这一时期的戴志康还帮富岛基金在杭州西郊拿了一块261亩的土地,这块地在1994年交由他成立的浙江证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就是后来著名的杭州湖畔花园小区。
1997年,33岁的马云以每平米2900元的价格共出资45万元买下湖畔花园小区16幢1单元的202室,他就是在这个150平米的房子里开启了阿里的创业之路。
而当时负责开发湖畔花园小区的项目经理,名叫宋卫平,也就是后来杭州绿城集团的创始人。
不得不说湖畔花园确实是一个神奇的小区。
“327魔咒”
戴志康的“前半生”要比马云过的刺激得多。
1993年,富岛基金亏损严重,但一年后,戴志康和另外一位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同学朱南松成立了上海证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995年2月23日他们迎来了一夜暴富的机会:327国债事件。
“327”曾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期货品种的名称,它的价值计算方法中,由于保值贴息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该产品在期货市场上有一定的投机价值。
当时,传闻财政部会给“327”贴息,于是做多和做空的两方围绕这一传闻开启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对赌。
做空方是上海万国证券公司的老总管金生,当时证券投资行业的殿堂级人物,而做多方的代表则是中经开。
这场豪赌的最后结果是在上海交易所的插手下多方获胜,而做空方管金生的万国证券则遭遇了“灭顶之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9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