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小米何时再归来?

09-05 IT文章

小米何时再归来?

这次文章有点长,请先有点心理准备。

最近这一两年中国手机厂商的日子不太好过。

根据调研机构的数据,2019 年 Q2 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 6%,连续 9 个季度负增长。 

OPPO、vivo、小米等智能手机厂商出货量大幅度下滑,下滑幅度都在 10%~20% 之间。 

唯一的例外是华为。 自身产品技术和品牌的厚积薄发,以及在中美贸易战的遭遇让华为的品牌美誉度空前提高,这极大带动了华为销量的上涨。 数据显示,华为现在已经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份额最高的品牌,2019 年 Q2 季度达到了 37%。 

这已经回到了当年,诺基亚和三星在中国巅峰时候的份额状态。 

在中国手机市场上,10 多年来这是第一次。 华为的势不可挡,让原本华为、小米、OV(OPPO 和 vivo)的三角格局,出现了松动。 不少人猜测,未来的 18 个月里,中国手机市场可能会出现华为「一家独大」的局面。 

那么显然处在守势的小米和 OV 谁会受到更大的影响呢? 这个问题我一直很想有个答案。 由于对 OV 了解得没有小米多,还需要做一些研究和交流,这次就先谈谈小米吧。

渠道世界的改变和 Redmi 的分拆 

每一个厂商的变化都跟行业的变化息息相关,所以在分析小米之前,应该先来看下手机行业的变化。 今年特别明显的一个变化,那就是零售终端的变化。 

如果你有机会去到中国的县城和乡镇一级会看到,以前热闹的手机一条街、手机大卖场已经鲜少有人光顾了,不少门店惨淡经营,甚至关门停业。 

与此同时,在大型 shopping mall 里,像小米之家、华为体验店这样的手机直营店却越来越多,里面不仅卖手机,还有电脑、电视、音箱,甚至一些家居产品。 

从这些变化里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现在整个中国手机市场的渠道世界跟过去已经不太一样了。 

这个变化背后有几个原因,先来看看运营商的层面。 

手机大卖场、专营店的繁荣崛起,不只是因为本土手机品牌在智能机时代的助推,它还和运营商的补贴有着一定的关系。 

过去,运营商对手机终端的补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政策倾向,一个是资源投入。 

在政策上,要么补贴话费,要么补贴话机,也就是购机有优惠; 在资源上,则主要是对经销商渠道的房租这种硬成本的补贴。 从 2014 年开始,运营商对终端的补贴开始收紧,无论是话补、机补,还是房租这种硬成本,这导致手机行业的相对成本不断提高。 

这种收缩,对传统的线下门店影响更大。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做线下的生意,70% 的成本来自人力和房租,其中房租还是大头,现在运营商对房租的补贴减少了,无形之中就提高了线下门店的硬成本。 

成本提高之后,对线下的零售商来说,要想提高利润率,他就会越来越倾向于主推毛利高的产品。 不同的手机品牌,一个能赚 100,一个能赚 200,他肯定愿意卖那个 200 的。

这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手机单价不上去,线下的渠道没有足够的毛利,是缺乏渠道向心力的。

当然还有另一个角度,成本上升效率就需要提高。 所以,如果没有足够有效的手段获得有向心力的人流,「毛细血管」型的分级营销和品牌手机专营店模式就会难以为继。 

影响手机渠道世界发生变化的,还有一个大趋势,那就是手机这种年耗品的整体消费能力也在下降。 根据《2017 中国手机消费与品牌引力指数报告》,中国消费者的换机率从 2017 年开始,已经整体下降了 10 多个百分点。 

这一方面是因为手机的技术进化和功能创新整体放缓,用户购买新手机的心理驱动力逐渐下降;另一方面是因为配合技术进化的高端机型的价格持续提升,导致消费者的换机成本也在上升。 这些都会降低换机频率。 

换机越来越低频这件事,必然会影响线下渠道的获客效率。 所以如果消费者原生的购机意愿不足,那就需要有新的手段吸引他们到店,再通过体验撬动一部分购机意愿。 

手机渠道世界的颠覆性变化,其实还和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紧密相关。 随着互联网的信息穿透能力越来越强,消费者在店里的冲动性消费越来越少。 

以前消费者去店里买手机,导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因为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所以在进店之前,他对自己要买的产品是没有多少认知的。这个时候,导购推荐什么,他就极有可能买什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9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