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模式很牛逼,但只是中国会员电商制度的垫脚石
导语:Costco的商业模式对传统零售商是降维打击,但是他在中国的最大功劳是帮国内电商巨头教育中国用户。
文| 张奡
来源| Dolphin海豚智库(ID:haitunzhiku )
► Costco的会员模式对传统零售商是降维打击
前几天有一篇看空Costco的文章刷屏了,雕爷的《留给Costco的时间不多了,36个月后它将败走中国》,文中对Costco做了非常悲观的预判,那么真会如此吗?我觉得有些道理,但是说的有点浅。
过去十年,美国乃至全球传统零售业,都受到了来自电商的极大冲击,而Costco在 2007 到 2017 年之间市值却增长了 243%。这一现象本身值得我们深思。
贝佐斯就是在运营过程中借鉴了沃尔玛和Costco的低价策略还有会员制度,才有了今天的电商巨头亚马逊。
零售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会有很多零售专家给出精辟的答案,像711铃木敏夫认为零售的本质是服务好消费者,不过Costco给我的深刻感悟就是零售的本质即——给消费者占便宜的感觉。
Costco目前在全球拥有超9200万会员,在全球都火爆到什么地步呢?先放组图感受下。
开业当天的上海
我曾经怀疑日本人普遍吃的很少,可能不适合Costco的大分量,但被事实打脸。
图片来源:网络 日本的某Costco门店
图片来源:网络 美国某Costco门店 中国代购在Costco抢货
Costco全名叫做Costco wholesale,就是批发的意思,在日本又叫做量贩,既然是批发,自然所有商品都是大分量大包装,吃的很大袋,奶粉很大袋,保健品很大袋,就连化妆品都比其他渠道的分量大,虽然客单价很高,但是仔细一算还是比日常包装便宜30%以上。
这么大的份量购买,去Costco买东西,没有车是万万不能的,很多代购用卡车去美国批发,购买力非常夸张,所以居家开个家用车去买只是基本配置,请注意车也是一道筛选门槛。
为什么开篇我认为零售的本质是给消费者占便宜的感觉呢?我们来看下Costco的盈利模式,一言以蔽之,就是反其道而行,传统零售商赚差价,而Costco只赚会员费。
Costco门店整体毛利率低于14%,大部分商品的毛利率仅为10%-11%左右。国内同行永辉的综合毛利率在2018年为22.15%,高鑫零售为24.79%。
而沃尔玛过去5年的平均毛利率为25%左右。在此前提下,沃尔玛和Costco的净利率都在2%左右,差别不大,但是Costco的净利润几乎就和会员费相等。
一个赚会员费,一个赚差价,最后净利润都差不多。
Costco内部有一条规定,就是商品毛利率不能超过14%。这样的策略就是在打击传统零售商,传统零售商毛利低过一定基数就赔本了,而我不赚毛利,只要比你的毛利基数低就行了,因此Costco的产品才可以这么低价,关键点是不在卖东西上赚钱。
Costco精明之处就在于会员费,东西便宜,但是办了会员才能买,先交会员费,把贼船上了,这里就涉及心理学了,先交钱就意味着先付出,付出就有沉没成本,会员会有一种在这家买,把会员费赚回来的心态,因此无形中增加了客户粘性,忠诚度和排他性。(中国会员费299)
愿意先付出的用户就比不愿意先付出的用户质量高,后期无理由退换货时候也可以避免大部分恶意占便宜的人,这又是一种筛选机制。
Costco东西便宜的原因主要是SKU少而精,自营品牌占25%,其他品牌占75%,依靠走量和商家定制特别供货压价,刻意不赚高毛利,内部规定毛利率不能超过14%。因为便宜,除了日百,家电(其实京东苏宁家电毛利率也不高),奢侈品,甚至汽车,会员都选择在这里消费,Costco现在是美国第二大汽车经销商。
这一策略真的是太绝了,不管我卖面包、奢侈品、汽车还是电视,我都不赚什么钱,毛利低点无所谓,只要能维持基本运营就好,我就赚会员费就好了。这一点对传统零售商可以说是降维打击,京东阿里可能就是嗅到这股危险气息,因此也搞起了会员制度。
► 在中国,Costco面临的严峻挑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0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