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公开医保目录调整细节,透露进出原因,5个重疾大病用药入选
在国家医保目录公布之后,央视再度聚焦医药领域。
9月3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医保药品目录为何要调整》的专题报道,首次对外公布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调整的前因后果,以及纳入或调出品种的基本规则等内容也是医药行业近期关注的焦点。
自央视的节目中,重点围绕国家医保局8月20日公布的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分析——这一被业界广泛称之为2019年度“最重磅”医药政策,将全面影响医药行业从前端研发到生产、流通和使用的全部环节,深刻影响医药行业内每一家药企、医院和个人。
毫无疑问,国家医保目录掌握着80%公立医院的销售市场,对于整个医药行业来说,新版医保目录的公布肯定是2019年所有药企最值得期待的政策之一,未来将有近3万亿医药市场将迎来重构。
更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医疗体制改革的所有措施,都是在消灭带金销售行为。而在此次医保目录调整之后,无论是赖以生存的回扣营销、还是方兴未艾的“学术推广”的出路都将被堵死,今后带量销售已走向末路。
三类药品调出,剔除临床不合理使用现象
此次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是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之后首次全面调整药品目录。业界最为关心的话题莫过于基于什么样的原则?都有什么样的品种被调出?
相比于以往,此次医保目录的调整,调出品种的力度明显加大,调出150个品种。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表示,除了其中71个是国家药监局撤销文号的一些药品以外,另外调出了79个品种,西药53个,中成药26个。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傅鸿鹏表示,调出的主要是三类药品:第一类是,国家药监局已经注销批准文号的品种;第二类是,容易不合理使用的品种,例如临床重点监控的辅助用药;第三,已经有临床更好的替代性药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医保目录调整调出的药品中,包括了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中的药品。重点监控药品目录中,多是一些辅助性治疗的药品。
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史录文表示,这些品种适应症比较宽泛,或者说它临床证据不那么充分,容易在临床上扩大使用,容易引起临床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发生。
这些已被调出的品种曾因适应症宽泛,被多个科室使用,虽然用量巨大,但临床疗效并不明显,占用了大量的医保资金。
“这些品种有跨脑血管、心血管甚至还有跨免疫功能等,尽管适应症已标明,但并没有大样本、明确的临床安全和有效性的结果,容易让医生使用过量或者适用面过宽的情况出现。” 史录文说。
熊先军表示,国家卫健委发的重点监控目录,原来在2017年版国家药品目录中的药品,专家建议把它们调出,那么这些药品里边有很多都是(销售额)过亿的品种。
大量医保资金被用于支付一些临床治疗价值较低的药品,这样的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亟待解决的痛点。此次目录调整,就看准了这个痛点。
优化目录结构,医保基金用在真正有效药物
不可否认的是,通过调出和调入药品,医保目录中的药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样就调整了医保资金的使用结构。有进有出,优化结构。傅鸿鹏表示,此次调整,是把这些辅助性的产品剔出,医保基金就可以用在真正的有效药物上。
而此次调整,新增药品覆盖了要优先考虑的国家基本药物、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慢性病药品和儿童用药,其中通过常规准入新增重大疾病治疗用药5个,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36个,儿童用药38个。
近年来生产上市的复方制剂也进入此次医保目录,比如Ⅱ型糖尿病的一二甲双胍一些联合方案,这可以让患者不需要再去吃两种药。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药师姜玲表示,从我们专业的角度去讲,患者的依从性更好。因为慢病的治疗,依从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增加剂型使得治疗效果更好,同时,还有一些创新新药被纳入到此次医保目录的常规准入目录中。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0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