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手机已至,AR眼镜大规模应用还会远么?
图片来源@全景网
文丨头豹研究院
AR智能眼镜基于第一视角的交互方式,通过镜片,将虚拟信息内容展示在用户的视场中,为用户提供增强现实的感官体验,是AR技术的智能终端硬件载体。受益于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和中国重视AR产业的发展,从2015年至2018年,中国AR智能眼镜行业规模(按销售额)由0.8亿元人民币增长至55.6亿元人民币。未来五年,中国AR智能眼镜行业规模将以53.4%的年复合率持续增长,并于2023年达到472.7亿元人民币规模。
1、中国AR智能眼镜行业市场综述
1.1 AR智能眼镜的定义
AR技术(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融合真实场景和虚拟场景的信息的技术。AR智能眼镜基于第一视角的交互方式,通过镜片,将虚拟信息内容展示在用户的视场中,为用户提供增强现实的感官体验,是AR技术的智能终端硬件载体。
1.2 AR智能眼镜的工作原理
AR智能眼镜是一个集合多种技术的综合性智能终端平台,其基本工作原理包括信息采集输入、虚拟融合以及信息输出: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1.3 AR智能眼镜的特性
AR智能眼镜有以下四大特性:
(1)可穿戴性,解放双手:AR智能眼镜的可穿戴性解放人们双手,能将处理后的数据信息与工作场景融入同一个时间和空间,让用户无需因使用其他设备查询或输入信息而停下手中的工作,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2)第一视角:安装在头部的摄像头仅能单向收集数据,而AR智能眼镜在采集和记录用户第一视角数据的同时,可与云平台进行数据传输,实现第一视角画面同步回传和远程精准指导;
(3)交互性:用户可通过语音、手势、体感和摇杆等多种方式与AR智能眼镜进行交互;
(4)近眼显示:近眼显示可让用户与眼前屏幕的信息进行直接交互,符合人体习惯,减少用户与手机或电脑之间的复杂交互过程,提供全方位沉浸感,提高人机交互的便利性。
1.4 AR智能眼镜的应用领域
AR智能眼镜的应用范围广泛,可应用于工业、安防、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
(1)在工业领域,AR智能眼镜具有“实时虚实结合信息”的远程监控和指导功能,通过提供沉浸式和交互式的远程通讯体验,可辅助一线工作人员完成设备安装、维护、检修等工作。AR智能眼镜打破时间、地点和人物的限制,有效解决到现场指导成本高、因故障延误产生的经济损失、多人同步作业协调困难等问题;
(2)在安防领域,AR智能眼镜具有实时人脸或车牌识别、人证对比、远程调度、协同指挥等功能,可实现信息传递可视化和实时化,提升工作人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效率。另外,结合热成像技术的AR智能眼镜可应用于消防作业中,通过形成热成像图像,辅助消防员在浓烟中看清火灾环境,并提供火灾现场地图和信息,从而降低消防作业的安全风险及提高救援效率;
(3)在医疗领域,佩戴AR智能眼镜的医生可通过第一视角拍摄手术过程,由远程的医生专家回传的画面进行远程指导,实现医生之间的实时和精准信息互动,提高诊断效率和优化医疗资源。此外,手术医生可通过AR智能眼镜获取病人的多维度信息和医疗影像,辅助医生提高诊断精准度和速度;
(4)在教育领域,AR智能眼镜以可视化和立体化的形式,将传统课堂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寓教于乐的互动式教学。如在生物课中,AR智能眼镜可为学生展现出3D人体结构模型,可生动地演示心脏的工作原理,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内容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来源:悉见科技、亮风台官网,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1.5 中国AR智能眼镜行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AR智能眼镜行业开始于2014年,目前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2014年至2015年,在美国谷歌公司于2013年推出全球第一款AR智能眼镜Google Glass的影响下,中国巨头企业如联想、百度与大量初创企也开始布局AR智能眼镜市场,为中国AR智能眼镜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15年至2016年,中国AR智能眼镜行业处于萌芽起步阶段。在国家利好政策、资本助力等因素影响下,中国AR智能眼镜产品陆续上市,如亮风台的HiAR Glasses、亮亮视野的GLXSS、0Glass的0glass Pro、影创科技的影创Air和影创Air Nano等其他产品。受到AR技术仍在发展初期、AR智能眼镜价格昂贵、大众认知度较低等因素的影响,行业产品主要应用于B端,如工业、医疗、安防、文化旅游等领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0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