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流浪者”网易

09-07 IT文章

“流浪者”网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慢点 TALKING

“腾讯在深圳,阿里在杭州,百度在北京,拼多多在上海.....那么,网易呢?” “可能是杭州,或者广州......”不少人有所犹豫。

网易用户海量,人们对其云音乐、严选、考拉等产品耳熟能详。但是,如网易一般,让人摸不清其总部所在地的互联网巨头,并无二家。

“网易总部在哪里”的疑问,成为知乎、贴吧中的讨论话题,参与者众。以至于,丁磊和网易其他高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做出多次回应。这本身也很说明一些问题。

这家由丁磊于1997年6月在广州初创的公司,像极了它的创始人。

自出生始,丁磊自宁波、成都、广州、北京和杭州之间行走。网易,也在广州、北京、杭州等城市之间辗转,走出不寻常的“流浪”轨迹。

01 广州首役

1993年,22岁的浙江宁波小伙子丁磊,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被分配至宁波电信局工作。电信方兴未艾,丁磊端着的这个旱涝保收“金饭碗”,羡煞旁人。

两年后,他却离职了。 “我们这里从来没有大学生辞职的,你是国家培养的大学生,你怎么能够辞职?”电信局领导告诉冲动离职的丁磊。

十几天后,宁波电信局出了个文件,宣布旷工超两周的丁磊被除名。这也是坊间传闻“丁磊被开除”的原委。

“流浪者”网易

丁磊在一段视频中回忆在广州的经历。

巧的是,在“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丁磊离职的1995年,距离宁波直线距离100多公里的省城杭州,一名“电子科技大学教师”也离职了。 这一年,31岁的杭州电子工学院(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英语教师马云谋划着进军互联网。

虽然难被周遭理解,马云还是辞职了。1995年4月,他与夫人张瑛等注册了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不久上线中国黄页。

与马云“下海”第一步留守杭州不同,丁磊提了箱子南下广州。先是在外企Sybase任技术工程师,后进入民营ISP公司“飞捷”。

那时,位于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州,具备发展互联网产业的独特先发优势,引领一时风气之先。

1995年10月,广州连上互联网。在时任广州电信数据分局局长张静君、广东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陈常娟等人推动下,网易、163电子邮箱、广州视窗、21CN等为第一代网民所熟知。

鼎盛之时,广州互联网曾占据中国互联网1/3的天下。

丁磊创业初始的地方是一个城中村——石牌村,地铁一站之隔是广州最繁华的天河商圈。附近有天河电脑城,以及华南师大、华南理工、华南农大、暨大等多所高校。

相较于马云创业发祥地“湖畔花园”的浪漫色彩——日后“湖畔大学”就据其命名,石牌村挤满了“握手楼”。

1997年6月,丁磊创办了网易。

在时任广州电信数据分局局长张静君的支持下,网易成功地将BBS的服务器架设在了广州电信局的机房,同时为电信局的Chinanet吸引用户。

丁磊与另一创始人周卓林为公司取名。丁磊说,新公司做互联网,一定要有“网”字,周卓林认定新公司要让网友上互联网更容易些,一定要有个“易”字,“网易由此而来”。

后来,丁磊还从《周易》的角度解释过“网易”中的“易”字,乃是变化之意。

02 网易“北漂”

广州起家的网易,如新苗生于沃土。

网易BBS上线3个月,便超越当时热门的“一往情深”,被称为“北有清华,南有网易”。之后,网易再次做出决定,免费向每一位网友提供20M的个人主页空间。

通过在其他站点寻找用户、在北京在线、瀛海威等媒体推广的形式,网易吸引了2万多名网友前来申请——占了当时全国网民的20%。 免费策略导致公司前期仅有投入,没有利润产出,丁磊不得不靠写软件、卖软件来维持运营。

在电子邮件出现和美国Yahoo爆火时,丁磊将目光盯向了邮箱和搜索引擎。只是,当时国内的中文站点不到200个,网易所开发的中文搜索引擎Yeah并未派上用场。于是,他又将目光转向美国的Hotmail邮件服务系统。

丁磊提出,10万美元买1套Hotmail系统,对方先拒绝,后抛出1套280万美元的天价。丁磊作罢。

事实上,早在1997年下半年,丁磊就对时任广州电信局数据分局局长张静君提出,一起经营像Hotmail那样的免费邮箱。张静君对丁磊的建议感兴趣,该建议却未能在电信局获通过。

在张静君打了12次报告仍无果的情况下,她决定由她负责的广州电信三产公司“飞华”投资丁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0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