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2009-2019: 李开复“背叛”的初心和他失去的光环

09-09 IT文章

2009-2019: 李开复“背叛”的初心和他失去的光环

文丨锌刻度, 作者丨黄旭 王冬冬,编辑丨许伟

没有庆祝活动,也没有发布会,只有极其低调的个人微博和朋友圈的几条消息。

“十年前的今天,创新工场成立……一直没有忘记初心:真心帮助年轻创业者、坚持做技术型投资人,让中国创新得到世界尊重。”

9月7日,李开复在微信朋友圈连发三条消息,“感谢感恩这十年”——十年前的9月4日,他以一条“再见,谷歌”微博,宣告自己谷歌四年从业经历的结束。3天后,高调宣布创办创新工场,其身份从前谷歌大中华区总裁变为一位创业者。

十年荏苒,创新工场已成为一家国内知名的投资机构。根据IT桔子数据,其至今参与 437 起投资事件,共管理四支美元基金和三支人民币基金,总规模约 150 亿人民币,通过并购、上市退出案例已有 22 个,其中上市退出 5 个,并购退出 17 个。

作为最近十几年来曝光率、光环最多的职业经理人、青年导师、微博大V、投资者,李开复对创新工场这十年的成绩单,内心是否真的完全满意?

今年3月开始,锌刻度曾通过微信联系李开复,试图聊聊这十年创新工场的变化,未果。8月,一位接近创新工场、李开复的业内人士如是对锌刻度表示:“他们略忌讳十周年这个事情。”

原因很简单,“其实做得并不好。”上述人士说。

1、

“帮助中国青年成功创业”

过去几年,外界知道创新工场的人很多,了解他们具体做什么的人很少。

最初,人们以为它是一家孵化机构,后来又以为是“孵化+投资”机构,直到2018年,李开复亲自召集媒体解释:创新工场是一家VC+AI的机构,也是一家技术型投资机构。

现在,无论是李开复,还是创新工场各位高管,绝口不提自己与“孵化”有关——但事实上,构建一个区别于传统PE/VC的创业孵化环境,才是李开复成立创新工场的初心。

“我们不做直接投资。”2009年9月26日,在重庆一家五星级酒店会议室,记者与李开复进行了一次长达90分钟的访谈交流,他说起创新工场未来定位时如此表示。

彼时,创新工场刚刚成立不到20天,各大网站、报纸头条都还是李开复和他刚刚成立的创新工场。李开复已和联合创始人王肇辉,频频到各地出差,为自己刚出版的自传《世界因你不同》签名售书——或许是种巧合,自传出版日期,与创新工场成立日期相同,都是2009年9月7日。

在这场由王肇辉安排的交流中,李开复谈起了他与谷歌中国、微软、苹果、SGI等跨国巨头的过去与纠结,以及对创新工场的未来期望:“创新工场是一种新的天使投资和创新产品的整合,就像一个黄埔军校,帮助中国青年成功创业。”

这是一个让他激动振奋的工作。毕竟,他除了谷歌大中华区总裁这一职业经理人头衔之外,当年被外界宣传的,还有11岁的留学生、奥巴马的大学同学、33岁的苹果副总裁等光环,以及无数大学生心中的“青年导师”——那时,他已经做了至少300场大学演讲,为50万个学生释疑解惑,为中国大学生写了7封公开信。而原本在某大学生杂志社工作的王肇辉,也是因为如此与李开复结缘。

彼时,硅谷著名孵化机构Y Combinator刚刚在硅谷名声鹊起,创业孵化器这个名词还并未为人所熟知——YC也就是10年后从百度离职的陆奇,加入的那个创业加速器。李开复当时的目标,也是打造“成为中国的Y Combinator。”

为此,他亲口对记者表示:“绝对不做直接投资,这也是我们与风险投资的最大区别。我们不接受投资项目,只接受他们的想法来投奔我们。”

同时,他承诺,创新工场将为培养的企业,提供“资金、商业、技术、市场、人力、法律、培训等提供一揽子服务,帮助创业者开创一批最有市场价值的产品。”

创业孵化器,成为外界对创新工场的定义——直到3年后,上海办公室落成时,门口仍然写着:“这里孵化的不仅仅是项目。”

作为彼时中国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甚至某种程度影响力远超马云、李彦宏、马化腾的个人品牌——李开复的创新工场,不仅从一开始就得到了柳传志、郭台铭、俞敏洪、徐小平等人8亿元的启动资金,也毫不夸张的说,开启了此后持续多年的国内创业孵化热潮。

在李开复的个人号召力以及他所确定的模式下,创新工场由管理层在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确定创意和项目,建立了多个孵化器引导小团队来实施项目,并进一步成长为独立运作的公司。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0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