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直播八年社交,陌陌需要新故事
在探索一款新社交产品的路上,陌陌冒了很大的风险,也引来了漫天的争议。
9月4日,在旗下AI换脸社交软件ZAO上线的第六天,因为用户协议等问题,陌陌被工信部约谈,要求其对ZAO App数据安全问题自查整改。当日晚间,ZAO运营团队回应称,将严格标准,完善管理机制,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
虽然ZAO很快修改了用户协议,且支付宝也声明目前各类换脸软件无法突破刷脸支付,但其引发的隐私安全恐慌和版权质疑仍在蔓延,也危及到了陌陌。
再一次,陌陌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回顾其过去八年的发展史,抓住了陌生人社交、直播的风口,如今,从技术的发展中看到机会的陌陌,能否讲好新故事?
直播转变陌陌
陌陌成立于2011年,定位陌生人社交,基于LBS地理信息提供陌生人社交服务。2014年12月,创业三年的陌陌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
和其他社交平台一样,陌陌上市之初的营收主要来自增值+游戏+广告,收入大头来自会员订阅和增值服务。在其2015年Q1财报中,陌陌成立以来首次实现盈利,净营收达到2630万美元,同比大幅增长了383%;净利润为670万美元,而2014年同期净亏损为120万美元。
彼时,陌陌还是一家地地道道的社交公司。不过,超预期营收的背后,陌陌的社交业务一直备受市场争议。在陌生人社交领域,灰色社交、违规信息等乱象丛生,陌陌曾面临过数次监管风险,包括有关部门的警告、罚款以及功能整顿等。
虽然陌陌在上市之后很快盈利了,但是在紧张、杂乱的陌生人社交大环境,以及会员收费的增长局限下,业界还是担心其未来怎么走。
直到后来直播风口的出现。
2015年9月,陌陌正式向直播发起进军,推出陌陌现场,三个月后,开始内测直播平台。2016年4月,随着新版本的更新,直播入口出现在页面显著位置,据当时的说法是,直播业务在公司内也上升到了战略层面。
有人说陌陌“从良”了。一方面,它从纯粹的陌生人社交转型半熟人社交,另一方面,直播开始成为新的增长引擎,风头逐渐盖过社交。
根据其财报数据,陌陌自2016年到2018年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直播。其直播营收从2016年Q1的1亿元增长到了2018年Q3的27.7亿元。
就这样“营收靠直播、定位在社交”,陌陌走了三年。
很大程度上,直播为陌陌带来了新的突破,但是,受直播大环境的影响,从2019年开始,它的直播营收开始出现增长疲软的苗头。
根据陌陌2019年Q1财报显示,Q1总营收37亿元,同比增长35%,净利润2.89亿元,同比下降66.8%;2019年Q2财报显示,Q2营收41.5亿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7.3亿元,同比下降2%。营收增长相比较此前几年,出现新低。
虽然直播在陌陌营收中依然占据大头,但是第二季度,陌陌直播服务与增值服务付费用户去重后总数达1180万(包括探探付费用户320万),上一年同期为1160万(包括探探2018年6月的付费用户310万),现增长疲软。
同时,第二季度,陌陌App月度活跃用户为1.135亿,而上一年同期月度活跃用户为1.080亿,增长仅5%。
陌陌放不下社交
2019年两份财报连续的增长放缓,让陌陌没法再闷声发大财了,直播之外,它需要新的增长引擎来盘活流量。
其实陌陌也很清楚,它的未来不在直播。一是作为陌生人社交的老大哥,不可能丢掉江山,另一方面,直播行业自去年以来就用户增长乏力,红利见顶。
根据CNNIC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4.33亿,占网民整体的50.7%,较2018年底增长仅为3646万。而2018年,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3.97亿,较2017年底减少2533万,用户使用率为47.9%,较2017年底下降6.8%。
2018年网络直播行业就已经进入转型调整期。头部平台融资、上市、重组、并购,或者与外部开展战略合作,以寻求流量和利润最大化。
2019年上半年,各大直播平台积极探索“直播+”模式,布局内容生态,电商、短视频等平台也纷纷利用“直播”优势,带动自身业务发展。
其实早在2017年,陌陌就在尝试去直播化。当时的短视频正火,不断地侵占用户娱乐时间,在一定程度上瓜分了直播的流量。和花椒直播、映客等直播平台一样,陌陌也在页面显著位置加入短视频入口,发力“短视频+视频社交”。
2018年,陌陌也曾推出过独立的短视频App“谁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0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