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零工经济,一种完美的经济形态?

09-10 IT文章

零工经济,一种完美的经济形态?

图片来源@全景网

文丨向远之

近年来,“零工经济”这个词,正在走入大众的视野,并且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对于很多苦于上班拥堵的路程、单调而乏味的工作,并希望能够获得更多自由的人来说,零工经济无疑是转换生活和工作方式的一种选择。

在网络上走红的“斜杠青年”这个词,似乎也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那就是能够以一种更加自由化的工作方式来决定自己的时间安排,从而更加激发自身的创造力,并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善于知识付费和说段子的罗振宇,曾经提出过“U盘化生存”的说法,他认为未来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U盘,可以自由地接入组织的接口当中。不管是U盘化生存,还是斜杠青年,这些新名词的出现,其实背后都说明了零工经济大潮的来临。

一、人们为何要加入组织?

从人类历史来看,加入组织是获得保障感,形成协作从而共同解决一些问题的重要路径。

人类有着社会动物的属性,天生就有着加入群体的需求,早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就会团结起来猎取野兽。这是人类能够超越动物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形成组织和为一个组织工作,是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的主流,而在此之间是漫长的农业时代,而在农业时代,显然是没有零工经济的土壤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其实,人类社会大规模组织化工作的这种形态,也是随着大工业体制所形成的。

亚当·斯密曾经论述过,组织形成的分工是提升生产效率的重要方式,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的城市化迅速发展,大工厂逐渐产生,以往的小作坊方式的生产组织逐渐消亡。而过去失去了土地的农民,则加入企业成为了产业工人。

他们的工作状态非常辛苦,在19世纪的英国,15岁的少年可能就要加入工厂,在工厂和矿上工作十个小时以上,由此成为了工人运动发起的重要起源。而工厂制度在美国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美国管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钱德勒的《管理的历史和现状》指出,股东和管理层的逐渐分离,使得大企业已经成为了主流的组织形式 ,科层制度和职业经理人开始形成。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大学体制的建立,企业和各种机构的科层制逐渐完善,大学则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一种新的工作人群种类开始出现,那就是企业的职员,通常简称为“白领”。

他们不需要付出过多的体力劳动,脱离了工厂的流水线,在办公室里面工作,成为了米尔斯所描述的《白领》中描述的重要对象,也是美剧《广告狂人》等作品中经常描述的素材。

他们不再需要在艰苦的自然环境进行工作,面对的生产工具从工厂的流水线成为了格子间的办公桌和电脑,他们似乎拥有了更多的自由,但又似乎成为了一个流水线当中的节点。

总之,在办公室和组织工作,并不是天生发生的,而是一个历史过程。

人类希望在组织中寻求保障,经济前景的可期待性和组织体制的完善,使得绝大部分选择加入组织来工作,这给人一个社会的位置和保障,但这并不完全符合人的本性。因此卢梭才说:“人天生自由,但总处在枷锁中”,正是这种张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因此在过去,零工经济是既远非主流,也没有成长的土壤。

而中国组织的形成逻辑,最早是承袭了前苏联的管理方式,建国后各类单位的建立,把个人的生活和组织需要统一了起来,这在当时可以激发人的工作动力和提升社会效率,其极致就是单位办社会模式的形成,一个单位就是一个小的社会,个人生活和单位联系在一起,单位提供各种公共物品和生活福利。

这时候人不单是“自然人”和“社会人”,还是“单位人”,生老病死都可以由单位负责。因此在80年代当中,“单位人”的逻辑深入人心,基本上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单位当中,“自由工作者”这个概念尚不存在。

二、什么是零工经济?

按照定义,零工经济是指由工作量不多的自由职业者构成的经济领域,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匹配供需方,主要包括群体工作和经应用程序接洽的按需工作两种形式。

"零工经济" 不仅仅是个时髦词,还是对现代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准确描述。

2018年12月12日,Edison Research发布一份报告《2018美国的零工经济(Gig)》(Americans and the Gig Economy)。报告显示,几乎四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在零工经济(Gig)中赚钱。商业调研结果显示, "零工" 工人占美国劳动力的 34%,,到2020年将增长至43%。

在中国,零工经济其实也早就有发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0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