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六脉神剑”来了!你知道它背后的故事吗?
9月10日,在今天阿里巴巴成立20周年之际,阿里巴巴宣布“新六脉神剑”,全面升级使命、愿景、价值观。
“新六脉神剑”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2006年,阿里巴巴B2B业务上市前夕,马云首次公开提出“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有投行分析师当即表示后悔买入阿里巴巴的股票。但马云认为:我们要选择的是相信我们理念的钱。
2014年9月19日,八位客户代表在纽交所敲响了阿里巴巴的开市钟。他们当中既有淘宝店主、云客服、快递员、“淘女郎”和资深的“剁手党”等,阿里巴巴合伙人、员工和投资人一起站在台下,向敲钟人致以掌声。
仪式刚刚结束,美国财经媒体CNBC的《华尔街直播室》(Squawk on the Street)专访马云,第一个问题就直指华尔街最难理解的“股东第三”。主持人大卫·法柏(David Faber)问:“在过去几年接受采访时,你多次谈到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今天你拥有了更多的股东,这是否会彻底改变你看待公司或经营公司的方式?”
马云回答:“我始终坚信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他说,“今天我们融到的不是钱,而是来自人们的信任。数以百万计的小企业、众多的股东,我对此感到非常荣幸、非常兴奋。我想到未来五到十年的责任,是如何让这些股东高兴。但最重要的是,让站在台上敲钟的那些人——我们的客户成功。如果他们成功,我们所有人都会高兴。这就是我所坚信的东西。”
作为平台,阿里巴巴必须服务好包含消费者、商家、合作伙伴等在内的多元客户。这既是对态度的要求,也是对能力的要求。这就是阿里巴巴的选择和优先级。只有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员工才能成长,股东才能获得长远利益。
因为信任,所以简单
2004年,为了解决淘宝上陌生买卖双方之间的信任问题,支付宝应运而生。支付宝首创“担保交易”的方式,即托管买家支付的资金,在买家确认收货无误后支付给卖家。这成为中国网络交易信任的起点。
起初,不少用户对线上交易怀有担忧,担心其安全性。为解决用户的后顾之忧,2005年2月,支付宝推出了“你敢付,我敢赔”的消费者保障计划,承诺如果账户被盗将进行全额赔付,打消了用户的疑虑。15年来,从快捷支付、面向小微商家的纯信用贷款到芝麻信用、区块链溯源技术等,支付宝每一个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推出,都与信任有关。
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信任,最脆弱的也是信任。阿里巴巴成长的历史是建立信任、珍惜信任的历史。你复杂,世界便复杂;你简单,世界也简单。阿里人真实不装,互相信任,没那么多顾虑猜忌,问题就简单了,事情也因此高效。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1999年,马云赴硅谷为刚刚创立不久的阿里巴巴寻求融资。按照惯例,寻求融资必须提供BP(即business plan,商业计划书)。但马云认为,对变化纷繁的互联网而言,做一份厚厚的所谓详尽“计划书”反而是忽悠和欺骗。结果是,因为没有天花乱坠的BP,37家硅谷的风险投资拒绝了阿里巴巴。马云随即决定把BP放在一边,大胆宣布“I never plan”(我永远不做计划)。互联网世界瞬息万变,适应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未来。
从那时起,阿里人就坚信,唯一不变的是变化。2003年诞生的支付宝开启了移动支付的先河;2009年阿里云成立,让阿里成为国内最早布局云计算的平台型企业;2016年底,阿里提出包括新零售在内的“五新”战略,揭开零售业数字化革命的大幕。阿里巴巴早已不是等风来,也不是迎风走,而是做“造风者”。
无论你变不变化,世界在变,客户在变,竞争环境在变。因此,阿里巴巴要求每一位阿里人心怀敬畏和谦卑。改变自己,创造变化,都是最好的变化。拥抱变化是阿里巴巴最独特的DNA。
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
2001年1月,阿里巴巴还没有找到成熟的商业模式,营业收入波动剧烈,而此时,账户里只剩下700万美元,按照每月100万美元的开支,阿里巴巴最多只能坚持半年。
在生死边缘,阿里巴巴受到航空公司的会员积分体系启发,创造性地设计出了金银铜牌考核制度,销售员当月的业绩决定了其下个月的提成。这套制度激励了阿里人不断追求卓越,以更高的要求为客户创造价值,由此培养出的销售团队被誉为“中供铁军”。2002年,阿里巴巴实现全年盈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1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