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不创新,库克有道理
文|罗超
2012年美团创始人兼CEO王兴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说:
“定义创新,或者理解我们跟美国之间的差距,我是这么认为的:创新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可以说当环境相同、需求相同的时候,没必要再去创新发明;但当用户有不同的需求时,我们需要用不一样的办法。”
王兴曾是C2C(Copy 2 China)的典型创业,先后模仿美国的Facebook、Twitter和Groupon创办校内网、饭否网和美团。今天,美团市值531亿美元,成为中国本地生活服务的超级平台。
然而颇为讽刺的是,当初王兴认为“中美的创新差异”,今天反过来了,在曾被视作是创新标杆的苹果的掌门人库克嘴里,我们听到了类似的说法。
库克或许不是在给苹果不创新找理由,但从他的言论我们可以找到苹果不再创新的原因。
库克式创新
9月11日,苹果发布了三款新的iPhone,产品信息跟此前传言完全一致,更多的镜头带来更好的拍照,更强的处理器和更大的内存带来更高的性能,以及更多的颜色。
没有5G,没有全新设计,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功能,iPhone 11成为第一款不涨价的新iPhone。发布iPhone的同时,苹果还带来了一款iPad和一款Apple Watch,更是乏善可陈。在发布会前我就认为苹果不再能激起我的换机欲;看完整场发布会后,我的评价是:真的很枯燥。
唯一让人“惊喜”的是苹果对中国市场越来越重视,在发布会后,库克第一时间接受腾讯科技记者采访,史无前例。在采访中他谈到苹果对创新的理解,他认为创新并不一定是改变,而是做得更好:
“创新其实不一定是改变,创新其实是要把某些东西做得更好。所以,如果外观的变化可以让功能变的得更好,或者是手感会更好,或者让手机尺寸变得更好,外观改变其实能带来很多层面的改变,所以如果可以更好的话,这就达到了我们的目标。
可是如果说只是为了改变而改变,我们认为就是不对的。因为如果你只是为了改变而变的话,就等于是把聚焦在一起的能量给分散了,而本来这样的一个能量可以拿来用作真正的创新。可是现在,却失去了关注的焦点,为了做不同而不同。”
库克说得没错,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而不是为了不同,否则舍本逐末。科技行业确实存在一些为了创新而创新的做法,比如折叠屏手机、可伸缩镜头。
不过,当我们回到创新二字本身会发现库克在诡辩。“变得更好”是动机和结果,“创新”是思维和过程。抄袭可以变得更好、优化可以变得更好,如果只求变得更好,我们不会拥有汽车,只会拥有更快的马车。
新一代iPhone确实变得更好了,每一代iPhone都会比上一代好,消费者不是傻子,倘若一点都不变好,自然不可能换机,那是不是每一代iPhone都有创新呢?我们讨论创新的关键是:有没有用突破常规的方式,去让结果更好,这样的突破常规可以是新技术、可以是新设计、可以是新功能、可以是新模式。
功能手机是一个手持移动电话,乔布斯让iPhone拥有开放系统,不再拥有键盘,成为智能设备是伟大的创新。智能手机让性能更好不算创新,iPhone将成熟的指纹识别或人脸识别技术用于优化解锁体验是创新。很遗憾,类似于这样的“新”,iPhone 11一个都没有,前些年iPhone出来都会被友商学习模仿,现在的iPhone则是在模仿友商,比如iPhone 11的三摄就是安卓手机玩剩下的。有人说,苹果发布会主题应该是“致安卓”;还有人说,这一次iPhone发了安卓手机都不知道怎么抄了。
说乔布斯离开后,苹果就不再有任何创新显然不尊重事实,此后的iPhone以及苹果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创新,比如Apple Watch,比如Face-ID,但这时候的创新更多是乔布斯留下的遗产或者说是一种惯性。iPhone 11,是与创新绝缘的一代产品。当苹果在发布会上史无前例地放出吊打友商(三星和华为)处理器的图表时,有多少果粉会觉得陌生?
或许正是因为与创新无关,苹果发布会才需要“致敬创新”吧。
创新的路径
确实,就像库克所言,创新不能为了改变而改变,我们不能将“长得不一样”这样的形式上的不同与创新划等号,就科技行业而言,创新有很多种路径,我们进行了简单的整理:
1、微创新:小处着眼的渐进式改良
说到中国的创新,我想到的第一个词便是“微创新”,这是中国不少科技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公司的创新方式。在我看来,微创新本质是整体上循规蹈矩,某些局部细节上进行创新。典型案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1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