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首富丹寨造富记

09-16 IT文章

首富丹寨造富记

几经波折,万达最终还是回归文旅产业,才让丹寨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但是万达的色彩,也在逐渐被淡化。

作者:李玲

从贵阳龙洞堡机场到丹寨县,短短的百余公里,若不走高速,大巴司机须聚精会神4小时,才能驾驭这起伏蜿蜒的公路。若走高速,大巴也需穿越十几个隧道,在山间缝隙不停歇地狂奔两个半小时,才能到达。

首富丹寨造富记

丹寨万达小镇,图片来源:本文作者

丹寨,作为贵州省直属县,辖区仅有3镇4乡,总人口却达17.4万。这里因为拥有7项国家级、17项省级、34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被誉为“非遗之乡”。但同时,丹寨还有一个急于摆脱的称号,贵州省的国家级“贫困县”。

距离省会车程近2小时,丹寨县的发展难以受到省会资源的辐射,喀斯特地貌阻隔的不仅是交通,连带的还有农业发展。山地丘陵居多的地貌,使得丹寨适合耕种的土地有限,平均每人大约1亩左右耕地。“就算全种上水稻,也不够人吃的。”当地人曾这样说。

万达到丹寨扶贫,实属机缘巧合。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当初贵州推荐给万达5个候选县,竞争异常激烈,不在候选名列里的丹寨,在万达考察团调研的邻村的时候,将其“截”到丹寨。这才有了后续的故事。

2017年7月3日,丹寨万达小镇开业。截至2019年4月,这里已经先后涌入900多万名游客。丹寨万达小镇成为文旅扶贫的典型案例。但是,万达最终找到这一解决方案,殊为不易。

整个故事的起点在2014年12月,万达与丹寨县签下了10亿元的包县扶贫协议——《万达集团对口帮扶丹寨整县脱贫行动协议》。这是中国首个“企业包县,整体脱贫”模式,王健林和刘永富在贵州省足足考察了三周才确定,目标是2018年实现丹寨全县脱贫。

对于万达来说,这是全新的挑战。外界对于万达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全国各地的万达广场,它们大多位于城市的核心商圈,是一个城市消费力的集大成之地。

但搞扶贫,则全然不同。这家中国商界巨头, 必须深入中国贫困的腹地,为其找到摆脱贫困的抓手。

对于丹寨这样的贫困县,如何扶贫,从哪里入手,都没有先例可以借鉴。特别是如何保证贫困地区能够“可持续”发展,避免当地扶贫后又返贫,是极大的挑战。万达探索出一条企业定向扶贫的新路,用王健林自己的话说,扶贫不能只看人均收入提高,最重要的还是实现“普惠”。

万达在丹寨最终的落地成果,是丹寨万达小镇。2016年2月底,王健林和时任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丹寨会面。刘家义一边参观万达小镇,一边叮嘱王健林:“明年一定要开业啊。”王健林回答道,自己25年前就开始做慈善,而25年的扶贫经验告诉他,用钱砸,效果甚微。

首富丹寨造富记

丹寨万达小镇,图片来源:本文作者

用文旅项目帮助当地脱贫,是一场新的冒险,也并非一开始就受到当地认可。无论如何,万达在丹寨的扶贫探索,将给后来者带来更多的借鉴与启发。

试水丹寨

万达到丹寨扶贫的曲折,外界是事后通过一段视频方才得知。2017年,网上一则视频,将王健林与“娃娃县长”的2014年的会议交锋公布于众。

当时的县长要求,万达在丹寨投资的所有产业利润都注入万达基金,二者共同管理。王健林不同意。他说自己搞了20年对口帮扶,但绝对贫困户减少的比例不大。

“你53000贫困户,最后还剩40000,那这个扶贫就没什么意义。如果不能保证扶贫效果,还不如我每年固定给你五个亿,你自己去分得了。”

视频上的场景发生于2014年,彼时王健林与丹寨县长正在探讨扶贫的具体项目。关于扶贫项目的利润,年轻县长有的是想法,王健林有的是多年积攒下来的扶贫经验与money。

但县长这一思路显然与王健林的想法不一样。这里先要说明王健林强调的绝对贫困究竟是什么概念。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

首富丹寨造富记

丹寨万达小镇,图片来源:本文作者

2014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全国592个贫困县名单。其中,中部有217个,西部有375个,而贵州一省,占了50个名额,丹寨县是其中之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1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