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爆款工厂
作者丨李拓
头图丨电视剧《都挺好》剧照
每年,广电部门会收到上千部电视剧的拍摄备案申请;每家视频平台会为全年做上百部剧集储备,高峰时期,这些视频网站每两天就有一部剧上线。很多剧集因为定级不够,拿不到较好的推广资源,只能草草“裸播”了事。因而剧集固然多,出挑的却寥寥。
每年这么多国产剧,如何才能从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爆款剧”?
来看看年初至今的成功样本:一季度《都挺好》《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二季度《破冰行动》,暑期档《长安十二时辰》《亲爱的热爱的》……这些爆款背后,日趋丰满的产业链条和日渐成熟的方法论功不可没。
在过去的几个月,虎嗅陆续采访了包括头部视频网站高管、一线工作室制片人和市场人员在内的人士,和他们聊了聊平台讳莫如深的生产环节、爆款方法论以及背后推手们的经验。
想爆款,先出圈,再赚钱
“什么是爆款?该怎么定义爆款?”
实际上,在接受虎嗅采访时,不独制片人,连项目方、平台方与宣传方对此都没有清晰概念——他们对爆款既未形成统一数据标准,也很少以“爆款”自况。
“我们不太用‘爆款’这个词来做营销。”一位优酷的市场中台工作人员告诉虎嗅,“如果真有什么标准,可能就是‘出圈’——我没有看某一部剧,但通过媒体讨论、朋友圈转发和亲朋好友的剧透,我基本可以知道这部剧叫啥,在哪些平台播,都什么剧情,大结局又是什么。这样的剧肯定就是爆款了。”
“性价比也是个很重要的标准。”腾讯视频的一位项目策划认为,“像腾讯视频平台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KPI,假如一个原定A级的项目,最后各项数据达到了S乃至S+级,大大超越原定目标,内部也可称得上是爆款。”
即便是屡出爆款的爱奇艺也一样。
“随便一部剧大热,还不能称其为爆款。”爱奇艺首席内容官兼专业内容业务群(PGC)总裁王晓晖在接受虎嗅采访时认为,一部剧如果想要具备爆款潜力,起码要“有创新”:题材没见过或很少见成功过、主创团队名不见经传、演员大部分不出名、故事与人物形象也是“反套路”。
2017年,爱奇艺副总裁戴莹提出了与爆款概念类似的“网红剧”概念,其判断标准是“五有”—— 百度有指数、微信有转发、微博有热搜(不能是买的)、淘宝有同款、新人有通告(涨粉)。两年后的今天,戴莹告诉虎嗅,“五有”并未过时,热搜和转发真的可以影响到不少人,“有些观众会因为看了《破冰行动》,就真的给缉毒警察送牛奶。”
但爱奇艺对外也没有用过“爆款剧”的话术。爱奇艺市场人士坦陈:“我们(市场部)也没有定义过爆款这个事情,现在它没有确切标准。要看热度指数高不高,是不是出圈……总之要综合衡量。”
《破冰行动》剧照
总的来看,“出圈”是多数业内人士认可的标准。此外,与几年前爆款“赔钱赚吆喝”不同,如今视频网站更重视爆款剧的收益,进入2019年,付费会员拉新数据、会员收入、广告收入都成了上线网剧的重要考核指标。不过,像通过利用最后几集对充值会员额外收费而大赚的《陈情令》固然不错,但离业内人士“出圈”的标准还差很远,所以也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爆款。
“出圈”和“赚钱”是2019年爆款剧的硬指标,但二者通常难以平衡,导致爆款并不易得。因而,那些成功案例背后的方法论就更引人好奇。
如何成就爆款
从近年来的案例来看,爆款看似有极大的偶然性,实际上另有机巧。
“这个行业就是一剧一命,有时候大家说做剧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撞大运。”爱奇艺王晓晖告诉虎嗅,爆款并不容易,但有迹可循,“它有一定的方法论,它不能保证每一部都出爆款,但能保证概率稍微大一点。”
要看清形势。
现实主义题材、广电部门提倡的“小正大”(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怀)、反映家国情怀、家庭伦理的剧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成绩,2019年的爆款剧表现得更明显。“现在内容产业正在调整期,但整体趋势是现实主义。”爱奇艺王晓晖预测,“这个方向会迎来高速增长期。”
最好带上电视台一起玩。
多平台售卖可以多赚钱。卫视购买版权剧的出价一直很低,但一旦某部剧能被电视台看中(超一线卫视湖南卫视,还有江苏、东方、浙江和北京四大卫视),那它再卖给视频网站时就身价倍增。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1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