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的新商业版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老衬
01
3G之前,互联网还是以PC为主,彼时BAT三大巨头所向披靡。
3G的推出具有革命性意义,先是电信运营商失去存在感,没过多久4G进一步夯实成果,移动互联网开始重整产业格局,百度逐渐跌落神坛,诞生出一批新兴商业形式,美团、字节跳动为首的新型独角兽企业走上舞台,开始引领互联网潮流。
5G的即将到来,移动互联网也接近尾声,用户总规模已经负增长,各大产品数据都有一定程度下滑,消费互联网整体进入了寒冬,除了短视频领域还在进行最后一场角逐,其他方面均已乏善可陈。
注定又是革命性的一代,5G时代人与人、物与物都将连接,互联网模式将席卷整个产业端,未来机会还是来自互联网。
Wi-Fi的“5G(Hz)”是老技术,代表一个频段:五千兆赫,市面上大多数路由都支持,因为2.4GHz频段信道容量有限,设备拥挤会造成网速变慢,5GHz Wi-Fi可以更快速度运行,缺点是覆盖范围较小。
与Wi-Fi的5GHz完全不同,移动通信的“G”代表“一代”。1G是手机通信,2G是短信通信,3G开启互联网通信,4G是3G升级版,5G则是物联网通信,影响力会深度波及各大产业端。
移动互联网势衰,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宏观因素导致市场急需革命性技术推动,因此相比3G来说,5G的意义也会更加不同。今年6月6日工信部发放了5G商用牌照,与曾经3G牌照的延后不同,提速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
02
5G进一步延展了网络边界,互联网渗透会更加彻底。
5G网络的三个主要优势:一、速度更快,可达到20 Gbit/s,相比4G快了100-250倍;二、延迟更低,4G延迟约为30-70毫秒,5G低于1毫秒的响应延迟,交互几乎实时;三、容量更大,5G可以同时处理、连接更多设备,万物互联有了基本保障。
根据中国移动推出的5G体验套餐,目前5G网络为NSA/SA的混合组网,仅支持NSA单模手机,在只有SA的网络环境下无法连接5G网络,这说明5G设备目前还需要4G进行初始连接,之后再进入5G网络,SA是独立组网模式,会彻底放弃4G覆盖,达到这一步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
移动互联网的核心主要是社交,手机让人与人的连接打破了时空限制,以微信为首,再加上直播、短视频、微商、自媒体等社交生态,对各大产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到了5G时代,手机依然是重要设备,移动互联网的战争不会停歇,只是App形式会发生改变,可视化交互将更加多元。
除手机之外,5G时代的各种设备都会拥有相互连接和联网能力,数据量将有巨大飞跃,因此云计算需求剧增,微软依仗云布局已经重新登上全球市值第一,国内巨头目前也都纷纷在抢夺云计算份额。
对于各大产业来说,5G将从生产端的自动化拓展开始变革,继智能手机之后,传感器+云计算的智能设备,会成为我们未来生活和工作的主要方式。移动互联网,改变了前端销售模式;5G互联网,从生产到销售,将会整体性变革。
03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未知不仅带来恐惧,也可能伴随惊喜。
5G根本上还是技术变革,智能设备不再停留于手机,比特和原子将深度融合,那些已经被“定义”和“消失”很多年的传统企业,这次也许真的会被淘汰或者重生,互联网将渗透所有产业。
技术价值的70%都是由网络效应驱动,5G技术也一样,互联网与传统企业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发展速度,拼多多、趣头条、瑞幸咖啡等互联网公司从初创到上市,所需时间越来越短,依托的价值核心就是网络效应。
1、网络效应简化定义:公司的产品或者服务,用户量增长,产品价值会指数级提升,换个角度来讲,网络效应产品的单用户价值取决于总用户量。比如社交产品,每增加一个新用户,所有老用户也都会有新的社交机会。
网络效应还具有赢家通吃特性,市场最终呈现一家垄断或者双寡头格局,这在互联网已经司空见惯,而在产业端,目前只有手机、电脑等网络效应产品有雷同现象。5G来临,产业端的更多产品会具备网络效应,互联网公司流行的烧钱大战,很可能会发生在更多行业,新零售、造车新势力、互联网电视、智能手表目前已经开始。
2、直接网络效应:微信、手机、电脑以及未来的智能设备,没有人会和自己通话,所以每增加一个设备(用户),至少会对应另一个设备(用户),开始是倍数关系,随着使用者增加,智能设备与使用者(用户)之间会成为平方关系,这是著名的梅特卡夫定律,网络效应的产品价值是总用户量的平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1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