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首次发布整体计算战略:除了联接,还要做计算的“王”
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发表主题演讲
钛媒体快讯 | 9月18日消息:第四届华为全联接大会今日在上海开幕,华为首次发布计算战略,基于架构创新、投资全场景处理器族、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商业策略、构建开放生态进行布局,同时,华为重磅发布了全球最快AI训练集群Atlas 900,加速科学研究与商业创新的智能化进程。
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华为并不是一家只做“联接”的公司,智能世界的两大关键技术除了“联接”,“计算”也不可或缺,“计算”已经成为人类能力的延伸。可以预见,未来“计算”也是一片蓝海市场,Gartner的数据,预计到2023年,计算产业的规模将超过2万亿美元。
胡厚崑提出,华为要从四个方面来布局“计算”:
1.对架构创新的突破,推出达芬奇架构,以实现计算和智能的无处不在,是华为打造计算产业的坚实基础;
2.对全场景处理器族的投资,华为已经发布的处理器包括支持通用计算的鲲鹏系列,支持AI的昇腾系列,支持智能终端的麒麟系列,以及支持智慧屏的鸿鹄系列。未来将持续不断地对处理器进行投资;
3.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商业策略,华为不直接对外销售处理器,以云服务面向客户,以部件为主面向合作伙伴,优先支持合作伙伴发展整机,主要做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应用开发和迁移方面的事情;
4.不遗余力地构建开放生态,华为宣布升级沃土计划,继续投入15亿美元,使开发者的规模扩大到500万人,使能全球合作伙伴发展应用及解决方案;
另外,在通用计算的发展策略上,胡厚崑表示华为还在持续不断地对板卡、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编译器等关键技术和产品进行投资,希望通过强力投资,打通生态全链条,让合作伙伴更有信心、更坚定地参与打造鲲鹏产业。也正在与各地的政府、合作伙伴一起,结合当地的优势,打造鲲鹏计算产业的创新基地和孵化平台。(钛媒体编辑聪慧整理)
胡厚崑的发言要点如下,略经钛媒体编辑:
两年前,华为发布了新的愿景使命,就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我们认为智能世界有三个特征,就是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要支撑这样一个智能世界,有两个关键的技术需要持续创新和投入:联接和计算。
智能世界的两大关键技术
大家印象中的华为一直是做联接的,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华为在联接领域持续不断地投资,从有线到无线,从2G、3G、4G,到今天热门的5G,华为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然而华为并不只是一家做联接的公司。在我们看来,要支撑未来的智能世界,联接和计算缺一不可。事实上,联接和计算这两大技术,就象一对孪生兄弟,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可以说,在未来的智能世界里,联接到哪里,计算就到哪里,哪里有计算,哪里就有联接。过去我们联接谈得比较多,其实华为对计算的投入已有十年,今天重点向大家分享一下华为在计算方面的洞察与战略。
计算成为人类能力的延伸
首先谈谈我们对计算产业的一些观察。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70多年以来,从大型机到个人计算机,从台式机到笔记本、到平板电脑,从智能手机到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离人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可以说,计算能力已经成为人的能力的一种延伸,沿着这样的趋势走下去,我们相信计算产业的发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计算模式不断演进
过去70年来,计算模式本身也在不断发展。我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是从大学开始的,那个时候学编程,老师教的就是,你给一个公式,它就给你一个结果,事实上这就是一种基于规则的计算模式。这样一种计算模式,当初很好地解决了人口普查、弹道计算等问题。
然而,对于一些无法用确定规则描述的问题,比如说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实时翻译等,基于规则的计算模式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很吃力。
可喜的是,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新的计算模式,就是基于统计的计算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提到的这些问题。并且,这种基于统计的计算模式,也成为了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基石。
我们认为,这种基于统计的计算模式将逐渐成为主流。预计5年后,AI计算所消耗的算力,将会占到全社会算力消耗总量的80%以上,基于这样的变化,我们认为计算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智能时代。
计算进入智能时代
在计算的智能时代,我们认为有三个重要特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2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