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年薪百万的药企高管,为何在50岁转行做保险

09-19 IT文章

年薪百万的药企高管,为何在50岁转行做保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八点健闻,作者 |卜艳,责编 | 王吉陆,本文根据受访者徐聪颖的口述整理写作而成。

在北京大街小巷里的星巴克、costa或者肯德基、麦当劳,你随时可能碰到两个正在聊保险的人,其中一个是保险代理人,另一个则是客户。

我可能就会是上述某个场景,坐你身旁或擦身而过的保险代理人。在这之前,我是一家制药企业的高管,年薪百万。

两年前,我加入一家外资保险公司,成为一名寿险规划师(保险代理人的一种)。这一年,我已近50岁。

两年后,我成为一名首席寿险规划师,连续达成MDRT(百万圆桌会,Million Dollar Round Table,保险营销行业的一种荣誉,意味着该年度该业务员的业绩达到一个规定标准,中国800万左右保险营销人员,获得这荣誉的大概2万人左右),拿到公司的各种奖项,并晋升为“业务经理”,有了自己的团队,承担更多的培养新人的职责。这恰是我之前所擅长的。

我的名片背面,印着这样的个人简介:5年临床医务工作过经历;20余年医药行业销售、培训、管理经验。

像我这样企业高管转型做保险,十多年前可能是天方夜谭,但在近几年,这已成为一个社会现象。我在药企时一起工作的几个前同事,兜兜转转几圈后,现在又成了并肩作战的同事。他们的身份跟我类似,都曾是制药企业的管理人员。

为何医药人突然爱上了做保险?医药人转型卖保险会更有竞争力吗?从我转型故事中,也许你能找到答案。

要不要转行,我犹豫了7年

从第一次萌生想要做保险的想法,到最终转行,我犹豫了近7年。

犹豫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放不下辛苦工作20多年换来的丰厚收入、令人羡慕的头衔。

但自从2004年结缘保险后,我自身一直对保险行业有较好的印象。这一年,我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份重疾险,当时的保险代理人是我的好朋友,医药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她曾是高考状元,职业生涯中也一直发展地顺风顺水,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个保险代理人,很专业,没有任何反感。

2010年时,我结识了另外一位优秀的保险人,也是后来带我入行的老吴。老吴本身是研究生学历,人很正直,专业性强,除了聊保险,他还是我的好朋友,我们有很多关于生活和职业选择的交流。

我也是首次了解到,老吴这样的顾问式销售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保险销售有很大区别,这样的销售需要真正地了解客户需求,拥有过硬的专业功底才能胜任,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涉及保险、税务、法律等多个领域。

老吴发出邀请,希望我能考虑来做保险,跟他做同事。我有动心但没有行动。

这时候,我正处于职业上升期,凭借自身的努力,在一家全球领先的跨国制药公司中负责一条产品线的全国销售。

但是,随着公司的一场全球大并购,我的职业生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为并购,所在的公司进行了一场大范围的组织架构调整。公司高层大范围更迭,我的领导离职,他是医药行业的风云人物之一。我也离开了自己曾一直为之奋斗、付出青春和热爱的公司。

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在公司打工,有些变化带来的风险、不安全你是无法控制的,并不是只要你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结果。当然在离开了这家公司后,才发现原来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有很多更好的机会。

之后,我跟随原来的领导先后来到两家不同的本土制药企业,其中一家是民营,另外一家则是国企。民营这家公司因为管理理念和价值观的不同,我们主动选择离开;而国企这家公司,则是由于当时管理者的一意孤行,将已成规模的专业销售队伍顷刻间解散,我们很失望,也有点儿伤了心。

经历这样的波折后,我决定再也“不在企业里打工了”,但要真正创业,“时间成本、试错成本都较高”。

这时候,我想要转型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我选择了休息,世界各地旅游,享受生活。第一年,还有很多猎头打电话找过来,我并没有动心,第二年猎头电话就越来越少了。大公司的职场生态相对残酷,两年未经战场练兵,连猎头都觉得你可能生疏了带队技能。

在这期间,我兼职做了一家跨国药企的培训顾问,继而连三出台的医药政策,让我意识到,国内医药行业已处于转型变革期,制药业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已结束,转型恰逢其时。

休息的这两年,我想明白了很多事情。所谓的头衔、职业光环都是别人赋予的,但你内心的自由、快乐是自己独立可以掌控的。

2017年春节期间,老吴再次发出邀请,我决定要试一试。这意味着我从心理上已完全做好了做保险的准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2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