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进入下半场,共享单车行业依然残酷

09-19 IT文章

进入下半场,共享单车行业依然残酷

图片来源@Unsplash

文|锌财经,作者|许梦,编辑|叶丽丽

共享单车的战场依然残酷。

近期有媒体曝出,共享单车品牌智享单车拖欠90名员工工资269万、赔偿金135万,同时官网显示的市场合作和客服热线均已经无法接通,办公室人去楼空。

对此,智享单车CEO曹康独家回应锌财经,欠薪情况属实,原因是,“资金比较紧张,现在智享单车的这轮融资谈得有点拖沓,中间没有衔接好,造成这个情况。”

对于运营和办公室,他告诉锌财经,目前智享单车的服务器和App还在正常运营,但因为缩减了人员,所以服务质量会受到一些影响。团队也从原先的2000多平米可容纳400多人的办公室搬走,目前在北五环一栋由住房改造的办公室里办公。

曹康表示,搬走的原因是因为原办公室费用太贵,而目前的办公室也是临时的,之后会选择一个更适合的办公室。

街头的智享单车

和所有的共享单车玩家一样,智享单车一直处于烧钱亏损的境地,目前曹康正在见投资人,如果这轮融资谈不下来,智享单车将成为单车坟场的一员。

当问及如何撑过这段时间,他回答锌财经,“我们也只能支撑,其实我们还活着已经是奇迹。”

有更多的玩家早已选择了放弃,比如现在偶尔在街头还能够看到的优拜单车。

优拜前高管周钊告诉锌财经,“在国内基本已经没有什么翻身的余地,小玩家没机会了。”在2017年的12月份之前,优拜就遣散了团队,那时候优拜的收入已经很低。

2016年至今,共享单车的战火从未停息。现在它已经进入下半场。

满街的摩拜正在被黄色的美团单车替代,小蓝单车则逐渐被滴滴旗下的青桔置换,背靠阿里的哈啰单车,数量越来越多,这个市场已经是一场巨头的游戏。

而下半场的角力,赛点从抢用户,变成了拼商业模式谋盈利、抢城市投放份额和精细化运营。

共享单车下半场的角力

支付宝、滴滴打车、微信、美团是排在吕飞手机里的前四个App,这也是吕飞最最常用的软件。

吕飞的公司距离地铁有1公里,下地铁之后需要再骑上一段车。他打开支付宝,扫走了一辆“哈啰”。不过最近内置在滴滴App的“青桔”成了他的心头好,“轻,好骑,用滴滴打开就行,比哈啰便宜点。”

他告诉锌财经,“摩拜App早就卸载了。好多摩拜的车子,需要美团App打开,装着占地方。”

像吕飞这样的用户很多,他们不再愿意为解锁一辆车,而专门安装一个App。

7月底,北京市交通委约谈在京共享单车企业后,只剩下摩拜单车、ofo单车、小蓝单车(青桔)、便利蜂单车和哈啰单车等5家企业纳入北京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监管与服务平台监督管理。

事实上,这5家里面,ofo已经穷途末路,便利蜂份额很小,摩拜则正在被替换成美团单车,因此最终是哈啰、青桔和美团单车的决赛,本质上是阿里、滴滴和美团的三国杀。

各家在暗自角力,共享单车后半场的角力点是争夺市场配额和盈利。

去年至今,共享单车的投放数量都受到监管,置换成为了巨头争夺市场份额的一招。

今年5月,滴滴在北京中关村等地投放青桔单车,首批投放量为3000辆,用于置换之前已经投放的1万辆废旧的小蓝单车;7月27日,摩拜新款单车“美团黄”开始出现在上海黄浦区和浦东新区,这是摩拜开启的旧车升级置换活动,将在上海地区首批置换4万辆新款单车。

进入下半场,共享单车行业依然残酷

摩拜新款单车“美团黄”,由受访者提供

随着颜色改变的,还有骑行的价格。今年4月以来,哈啰、摩拜、小蓝先后宣布在北京地区涨价:按照最新的计费规则,美团(摩拜)单车与小蓝单车的价格相同,15分钟内收取1元,每超过15分钟加0.5元,

也就是说骑行1小时要支付2.5元。哈啰单车则从每小时2元,调整为每15分钟1元,骑行1小时现在需要支付4元。

这并不是第一次涨价,各家单车连续以小幅金额上涨骑行费用。易观汽车出行领域分析师孙乃悦告诉锌财经,几家现在都在追求提升变现能力,至少要和成本打平,因为不管是美团还是滴滴,都不可能为单车业务不断输血,因为要对投资人有交代。

“回归理性去探索变现方式,涨价无可厚非,但一直涨价也不行,因为再涨,用户会流失到公共交通上。”孙乃悦表示,涨价的天花板很低。

涨价幅度不大,运维成本却很高。优拜单车前高管周钊(化名)告诉锌财经,“明明在地图上看到单车在这栋楼里,但就是找不到。”造价1000多元的车子最后无奈只能“扔掉”,除此以外,算上人工调度和运输成本,一辆一天优拜单车运维成本10元不止。

孙乃悦提到,现在各家都在强调精细化运营,就是要降低运维成本。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2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