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迫在眉睫,救命稻草还需10年长成
图片来源@全景网
文丨育论场,作者丨吾易,编辑丨陈某凡
前不久结束的2019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中国作为东道主表现不佳,创下历届最差战绩。事后余波不断,9月18日,一则“男篮主帅已递交辞职信”的消息在网上迅速传播。下午,中国篮协发布消息辟谣称消息不属实。
举国上下气愤交加,此情此景如果放在中国足球上倒是见怪不怪,而这一次大规模舆论声讨的对象则变成了另一个新成员。那一夜,中国篮球和中国足球成了一对难兄难弟。央视在9月15日也罕见的对此次中国篮球的表现进行了表态,点名批评了周琦、郭艾伦、王哲林等人,认为他们“并不具备与世界强队掰手腕的实力”。
问责总是在问题凸显之后。喧嚣过后,细细思量中国男篮在球场上的所有的问题,或许都只是表象。反过来推敲,如果周、郭、王等人是代表中国篮球最厉害的一批人,最厉害的尚且如此,或许根源不在个人,而是整个中国篮球教育出了问题。
01
后继无人,中国男篮的致命伤
中国男篮和奥运会的距离,曾经近在咫尺,转瞬间如隔万里。
这段距离只差一个边线球失误的距离那么简单吗?答案显然不是,中国历届世界杯(世锦赛)的战绩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中国男篮的确在退步。
9月8日,中国再次负于尼日利亚,最终无法直通奥运会,排名历史新低第24名。中国要想出现在东京奥运会的赛场,只剩落选赛一条路,而这条路几乎没有胜算。赛后易建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这场比赛对我意味很多,是当做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来打。”
听到此,无数篮球热爱者都清楚地意识到,中国篮球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随着中国男篮与奥运会失之交臂,意味着下一次世界杯要等上4年,那个时候易建联已不再年轻,年轻的运动员实力尚未成熟,中国男篮整体上将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最大致命伤莫过于可用之才太少,关键时候能冲锋陷阵的运动员屈指可数。最终还是回到了老生常谈的问题:为什么14亿人口基数却找不到一只合格的,足以与世界强队较量的篮球队伍?
原因终究还是中国篮球底层选拔体系不完善。篮球教育的发展需要打通上升通道,这里打通的不仅是篮球运动的职业化通道,更是在校青少年的升学通道。著名体育赛事解说员刘建宏认为,此时的中国篮球遇到了和中国足球一样的问题,“就是没有把精英培训和大众普及,或者说是俱乐部机构和学校体系很好的融合起来。精英培训基础动摇,学校体系又没能顺利对接。于是两头出了问题,最后传导到国家队层面。”
02
改革初显成效,只是未到交卷时间
为什么中国的篮球氛围没有美国的好?回答这个问题,或许和回答“为什么美国的麻将氛围没有中国好?”是一样的。虎扑社区上有这么一个流传已久的段子,说在美国的街头走一走几百米就是一个篮球场,在中国的街头走一走,几百米就是一个麻将馆。
中国篮球教育的发展远远滞后于欧美,小到专业教练缺乏、场地紧缺,大到文化、制度建设、篮球经济发展水平。对此姚明看得真切。当记者问及青少年篮球培养上需要去攻克哪些挑战时,姚明说到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人们对体育的认知,也就是“体教融合”,另一个是如何贯彻落实“体教融合”。
我们不能寄希望于等待下一个姚明、易建联的横空出世,中国篮球必须在底层架构上下足功夫,做好人才的培养及储备。
说到篮球教育,人们普遍认为学校应该首当其冲进行篮球运动的推广,但实际上,篮球运动在校园推广上的阻力很大程度来自于普遍存在的认知偏差,很多家长及年轻人并不看好篮球的职业化,并且习惯上将篮球运动与教育分裂开来。
针对这些沉疴旧疾,奉命于危难之间的姚明,自2017年当上中国篮协主席,短短两年多推出了大大小小的改革:激发球员热情,改征召为邀请;施行红蓝双国家队制;进行商业化运转,重新塑造品牌;改善球员待遇,提升球员荣誉感……
在篮球教育上姚明更是不遗余力,早年他就在众多场合下提出篮球运动需要“体教融合”。上任后,姚明朝这个方向推出了多项举措:大力推广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让CBA和校园篮球进行深入合作,还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校园篮球计划— “小篮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2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