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被“布里丹效应”束缚的电子烟,还能进退自如吗?

09-21 IT文章

被“布里丹效应”束缚的电子烟,还能进退自如吗?

图片来源@全景网

文丨智能相对论,作者丨佘凯文

日前,在美国频繁出现事故的电子烟又一次被推上“审判台”,而这已是第六起疑似与吸食电子烟有关的死亡案例。

美国政府方面也做出表态,将计划对电子烟市场做出清理。在更早之前,美国部分地区已经率先开始了电子烟的治理工作,如在今年6月,旧金山宣布全面禁售电子烟;9月4日,密歇根州宣布将禁止销售调味电子烟;9月15日,美国纽约州州长发布紧急行政令,同样禁止在该州销售除烟草味及薄荷醇外的调味电子烟,并将电子烟的购买年龄从18岁提高至21岁。

危害青少年健康、致命等等词汇已经快成为电子烟的“标签”,刚刚“站起来”的电子烟又面临“趴下”的尴尬。

不走出“布里丹效应”,电子烟将只剩一条路

就现阶段而言,电子烟处在了一个十字路口,接下来一系列选择将决定其未来,像极了“布里丹效应”中的那只毛驴。

布里丹养了一头毛驴,每天都需要买草料来喂养,一天农民在送草料时格外赠送了一堆,这下反倒使毛驴站在了两堆看似在数量、质量及距离完全一致的草料中间左右为难,它虽然享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但始终无法下定决心,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一会儿分析颜色,一会儿分析新鲜度,犹犹豫豫,来来回回,在无所适从中被活活饿死。

电子烟行业现在急需在“市场”和“自我价值”之间做出取舍,到底是继续以“口味”、“时尚潮流”等元素作为卖点,吸引包括青年群体在内的大众消费者,还是单卖烟草味道的产品,只以辅助戒烟的工具面向市场。

选择前者代表着广泛的市场,也是巨大的经济利益;而选择后者,至少短期内会使电子烟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大大降低,虽然目前传统卷烟用户体量巨大,但显然现阶段电子烟还无法完成转化。

无论如何选择,速度宜快不宜慢,选择前者无非是趁着政策等各方面还没有决定,捞一波快钱,时间差不多就撤;选择后者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摇摆不定将捞不到半点好处。

另外,让电子烟落入被动的是,不光他自己要做选择,还需要等待市场、政策做出选择。

站在市场角度,同样是两个选择,一是全面禁止电子烟;另一个是规范化运营。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部分国家和地区做出了选择。

例如,以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对于电子的态度来看,美国应该是想选第二条路,特朗普在推特表示“我更喜欢雾化电子烟能替代传统香烟,但需要确保这种替代方案对所有人都是安全的。让我们把伪劣品从市场上清除,让我们的孩子远离电子烟!”

也有像加拿大、新西兰、印度、日本、泰国、我国港澳台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早已全面禁止电子烟的吸食和销售。

而中国大陆地区、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则还处于“观望”阶段,有陆续在制定或出台相应标准,但也未明确鼓励发展或全面禁止。属于上面提到的还能“赚一波”的市场。

但相比“市场选择”,重要的还是电子烟行业的“自身选择”,正如最近火爆的纪录片《美国工厂》结尾曹德旺所说“这些年,自己大量建工厂,却无意破坏了生态和环境,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有功之人还是有罪之人。”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电子烟行业也该想想“若干年后,是想当有功之人还是有罪之人”。

Juul进军国内市场,“三板斧”是否还能奏效

Juul作为美国电子烟市场当之无愧的老大,在市场还没“出事”之前,曾定下过一系列的扩张计划,其中重点便是在中国市场。

据早前报道,Juul本计划在借助今年双11全面进驻中国市场,并且首期便带来了1亿美金试水。而在9月9日刚刚开通的天猫京东店铺,13日就已下线,且至发稿时仍没有恢复的迹象。

智能相对论看到,Juul成名所依仗的“三板斧”分别是“口味化”、“运营”和“技术”。若Juul能赶上双11,这“三板斧”在国内市场还能奏效吗?

首先,“多口味”产品是肯定行不通了,作为电子烟“致死”事件的“根本原因”,虽然国内目前还未发文正式禁止非烟草口味的电子烟销售,但是作为一家聪明的公司,不应去挑战“底线”。

且有消息称,在美国市场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即将敲定指导意见,目的是在30天内从市场上撤回所有非烟草口味(包括薄荷味和薄荷醇味等)的电子烟。而Juul方面也正在考虑是否配合政府行动,虽然此举将对Juul带来巨大打击(Juul超过80%的产品销售来自这些被禁止的口味),但内部目前更倾向于配合。一旦在美国市场下架,而继续在国内市场销售,这种双标的行为势必会迎来巨大的质疑。

其次则是运营,纵观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电子烟品牌在运营上都是以Juul为模板,然而接来下Juul的运营模式也将注定碰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2305.html